第十二章 1934年9月·中旬 于都竹溝村 (第2/5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它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代價。我們打土豪分田地,在土豪劣紳來說為之惡,在勞苦大眾來說為之善,這一點有個叫黑格爾的外國人說得對:善與惡是不可分割的。現在國民黨進攻咱們蘇區,為之惡,我們打他們為之善;他們說造反是惡,我們說革命是善……”
毛澤東遞給老人一支香菸,老人本不吸菸,但他沒有謝絕,接在手裡,略懷不安地說:“這一點我與主席所見不同,‘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在老朽來看,戰爭總是惡的。生靈塗炭,田野荒蕪,是大破壞!”
“可是,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沒有災難換不來幸福。”
“也許寧願不要幸福也不要災難……”
“這是老聃的無為。與其相濡以沫,還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是幻想,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慾安而盜橫行。”毛澤東抬手拍死一個蚊蟲,把沾血的手給羅自勉看,“蚊要吸血,人當如何?”
“到底是相濡以沫好,還是相忘於江湖好?”羅自勉陷入一種困惑。他起身到爐邊提壺給共和國主席續茶。
毛澤東這才發現,眼前的長條石桌,乃是一塊石碑,不解為什麼有碑文的光滑面反而朝下。他彎下高大的身軀,帶著孩子般的好奇,探進頭去瞅看。毛澤東的不修邊幅的衣著,補了前頭的布鞋,亂蓬蓬的長髮,把頭歪到石桌下的動作,使老學究產生了一種親近感,他不像是國家主席,倒像是個脾性隨和的鄰居,可覺得這人又像國家主席,具有那種“大行不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氣度,這大大激發了老人的談鋒。
老人帶點神秘的色彩說:“提到這碑,說來話長,這是八大山人朱耷為靜居寺書寫的古碑,靜居寺在一百年前已經倒塌,我的祖先從百里之外偷運來了這塊國寶,傳到我手上已是第三代了……”
“這是真的?”
“絕對是真的,我這裡有一張碑文拓片……”
毛澤東見此拓片,眼睛為之一亮。詩云:
題靜居古寺
重到靜居獨悄然,
隔窗窺影尚凝禪。
不逢野老來聽法,
猶見鄰僧為引泉。
龕上已生新石耳,
壁間空帶舊茶煙。
南宋弟子時時到,
泣把山花對几筵。
……
青雲圃八大山人庚辰仲春
“天下古蹟,後人偽託居多,大家都相信人傑地靈,許多名人古墓掘開卻是空的,冒牌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