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遵義會議的預演 (第5/7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稼祥不理解毛澤東此時的心境,卻見他眼裡閃射出一種亮光,似有一腔熾情從身體內部散發出來,便隨口問道:“那麼,打破敵人的第五次圍剿是可能的了?”
“當然可能!”
“用什麼辦法?”
“先得藏長用短。以短掩長,隱長乘隙。也就是以最拙的手段掩護最高明的行動。大智若愚嘛……
“敵人五十萬,除新兵外,我們的主力紅軍不過四五萬人,像廣昌戰役這樣與敵人硬頂,就像乞丐與龍王比寶,即便我們傷一敵人傷十,最後還是我們完。拼消耗是蠢人,用兵不用謀是愚人。
“在內線作戰的條件下,當敵人以絕對優勢兵力向我們前進時,紅軍的退卻與隱蔽,足以疲勞敵人,消耗敵人,迷惑敵人,使敵人驕矜懈怠,發生過失,暴露弱點,我們就可以乘隙攻擊他……”
“可是,敵人步步為營,向我們的腹地步步進逼呢?”
“當敵人按照其計劃前進時,我們在突擊方向,用不著去阻擊他,即使暫時放棄一部分蘇區土地,即使被打爛一些罈罈罐罐,那也只好隨他去。‘不丟失蘇區一寸土地’,當宣傳口號喊喊是可以的,在軍事上則是完全錯誤的。攻守進退這純屬正常。為了誘敵深入,紅軍主力甚至離開蘇區也是值得的。我們在消滅了敵人後,蘇區不但可以恢復,而且還會擴大……”
“是的,我們第五次反圍剿的軍事行動,與這些克敵制勝、行之有效的原則是相悖的!”王稼祥贊成地說。
“在這一方面,周恩來同志也是有責任的,他在第四次反圍剿時,提出過‘全線出擊’的口號,在第五次戰爭中則變成為全線抵禦。在戰略上兩者都是錯誤的。這種分兵把口,使我們無法集中優勢兵力……”
“敵人的兵力佔有絕對優勢。”王稼祥覺得客觀上的困難也是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只強調客觀不對,只強調主觀也不對。“而且在寧都會議後,一直反對右傾,反對避戰,爭取一省數省勝利的目標壓力很大……”
毛澤東把準了不談國際路線和政治路線。不然,必然得罪很多人。在大家對左傾路線還沒有認識前枉自孤立了自己,而且很可能沖淡了軍事指揮者的責任,而把問題複雜化,反而使要解決的問題不能解決。目前,緊迫的任務是變換軍事領導。在軍事領導更換後,才有可能解決政治路線問題。他沉默了一會兒,王稼祥認為他的思想被卡斷了。
毛澤東又點上一支菸,接著說:“敵人兵力的強大,在我看來,並不可怕,由於敵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