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敵死了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神通知道,李承乾是李恪那邊的人,如果真和李恪對著幹,怕是不好對付李承乾。
他也參加了朝會,既見識了李恪第一次上朝暴打尚書右丞的畫面,也見識了今天早上李承乾懟的尚書右丞無話可說。
所以李神通是有點不想插手這件事,因為這跟自己沒關係。
李神通就說:“各位不知道啊,蜀王殿下是正一品的親王,我只是從一品的郡王,這事不好辦。”
“誰說的?”
一個管家站出來否定了李神通的話,然後行禮:
“爵位只是身份的象徵罷了,您乃是左武侯,執掌長安兵馬,那蜀王有什麼職位?您還是李氏宗親,輩分上,您還是蜀王的堂祖父呢!”
李淵在立國後,追封自己的爺爺李虎為“太祖”,景皇帝,廟號太祖,陵號永康。
而李淵和李神通都是李虎的孫子,連李世民認輩分都要叫李神通為堂叔。
這個管家就是禮部尚書王先川的管家,什麼樣的主子帶什麼樣的下人。
王先川是禮部尚書,最是講究禮儀,所以他的管家張口也是這禮那禮。
禮部尚書之所以是六部之一,和工部一樣被後人看輕,完全是後人沒有在這個制度下生活。
如果兵部是國家的武力,戶部是國家錢袋子,吏部是國家官員的中樞,那禮部就是國家的等級制度的體現。
周朝有五官,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
對應的是,土地人口,軍隊,工程,官員管理,治安。
這些都能在六部裡找到對應的,偏偏沒有禮部。
因為禮部是被分為了六卿,地位還在五官之上,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
是隋朝改革成了六部尚書,可想而知禮部尚書多重要,
儒家講究“禮”,並不是只是走路怎麼走,吃飯怎麼吃,穿什麼衣和用什麼規格東西那麼簡單。
儒家的“禮”說的是制度,孔子認為天子是天下所有“禮”的終點。
君王可以不會治理國家,可以昏庸,但是必須守“禮”,因為君王守禮就能讓天下不會大亂,國泰民安。嫡長子繼承就是“禮”的表現。
同樣的,身為長輩的李神通是完全能壓李恪一頭的,所以這個禮部尚書的管家才認為李神通能治李恪。
李承乾當初說應該自己來找李綱求學才對,李綱當場否決,因為他在辭官前,就是李淵的禮部尚書。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