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當街弒君 (第4/5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法度。而少康則是國破家亡之後出生的遺腹子,他四處逃難才保全自己,又以極大的仁德獲得遺老遺少的幫助,最終復國,實現了中興偉業。憑藉武力成就功業,相對容易,憑藉仁德成就勳業,何其艱難。況且“仁者必有勇,誅暴必用武”,少康之剛烈威武,也可能並不在劉邦之下,只不過沒被史書記錄下來而已。曹髦利用司馬師讓他學習經義的機會,以“東堂講宴”為舞臺,努力保持與大臣們的聯絡和交流,希望能從中施加影響,在“東堂講宴”中,曹髦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對少康的仰慕,表達了他中興曹魏的志向。
甘露元年即256年四月:曹髦來到太學,與經學博士淳于俊、庾峻、馬照等探討《易經》《尚書》和《禮記》。論經以曹髦發問,博士們回答的方式進行。曹髦所提問題算不上艱深,特別是針對《易經》所提出的問題,大都屬於常識,有些還略顯幼稚,就《尚書》所提問題則較有深度。在與博士們的探討中,曹髦基本上掌握了主動權,他不斷追問,以至於有些問題讓博士們無法直接回答。太學論經反映出曹髦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顯露出他十足的“帝王意氣”。
淮南三叛:司馬昭為防止鎮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擁兵自重,提拔他為司空,召他入朝做官。諸葛誕疑懼被奪兵權,遂殺揚州刺史樂綝,起兵造反,聲討司馬昭,並將兒子諸葛靚送到東吳作為質子請求救援。東吳派正元二年討伐司馬師兵敗投誠的原曹魏揚州刺史文欽等,率兵趕來支援。司馬昭為解除後顧之憂,以天子要“振奮士氣,耀武揚威”為名,挾持曹髦和郭太后隨同他“御駕親征”,圍困叛軍於壽春城。甘露三年(258年)正月,被圍困數月的諸葛誕與文欽因相互猜忌,發生內訌,諸葛誕手刃文欽,文欽之子文鴛跳下城牆,叛投司馬昭。二月,司馬昭攻陷壽春城,斬殺諸葛誕,夷其三族。
殞命南闕:平定諸葛誕之亂後,親近曹魏的力量基本上被剿滅殆盡,司馬昭權傾朝野。258年五月,曹髦下詔任命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公,賜八郡作食邑,加授九錫。下詔九次,司馬昭都沒有接受,於是改為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封為列侯。259年春,頓丘等地報告在井中看到了青龍、黃龍,都說是祥瑞之兆,曹髦卻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一直屈居在井裡,不是什麼好兆頭,並作《潛龍詩》一首影射司馬昭,司馬昭看到後非常不滿,加強了對曹髦的防範和控制。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詔,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司馬昭再次推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