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史思明 (第1/2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思明(公元703年—公元761年),本名阿史那·窣幹,唐玄宗賜名為“思明”,營州寧夷州人,突厥族,是唐玄宗時期的軍事將領,也是安史之亂的發動者之一。以下是他的主要經歷:
1。早年經歷:
史思明和安祿山是同鄉,以驍勇善戰聞名,曾在營州都督烏知義帳下任職,擔任騎兵,多次奉命打探敵營,收穫頗豐。他通曉六國語言,不久升任為互市牙郎。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史思明因欠官府的錢無力償還而逃往奚人地區,被巡邏奚兵抓住。他自稱天子使者,被送到驛館以禮相待。後來他哄騙奚王讓名將瑣高帶三百人隨行送他回國,到達平盧後,他通知駐守將領有奚兵入侵,導致奚兵被殺死,瑣高被俘。此事讓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對他另眼相看,將他與安祿山一起收為捉生將。天寶初年,史思明憑藉軍功做到將軍、知平盧軍事,入朝奏事時得到唐玄宗賞識,被賜名“思明”。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他隨安祿山討伐契丹,雖唐軍慘敗,但次年他擊敗契丹人,因功升任平盧兵馬使、兼任北平太守。
2。反叛唐朝:
跟隨安祿山起兵: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史思明追隨其叛唐,率兵攻佔河北全境。他攻陷常山,俘虜顏杲卿,又乘勝攻打饒陽,久攻不下時,先後擊退朝廷三路援軍。後來李光弼率兵進攻常山,史思明解除對饒陽的包圍回兵救援,遭到李光弼與郭子儀合兵攻打,大敗。
與安慶緒的糾葛: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潼關告急,郭子儀、李光弼回兵救援,史思明趁機再次攻陷常山。此後他連戰連捷,佔領河北全境。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安慶緒殺死其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封史思明為媯川郡王、范陽節度使等。史思明駐守范陽後擁兵自重,不受安慶緒節制。
3。歸降與再次叛亂:
歸降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安慶緒被唐軍擊敗逃往鄴城,其所屬三萬叛軍潰逃,被史思明收降。安慶緒派大將阿史那承慶、安守忠到史思明那裡徵兵,打算趁機除掉他。判官耿仁智進言讓史思明歸順朝廷,史思明深以為然。同年十二月,他以所屬十三郡、八萬兵馬歸降唐朝,唐肅宗封他為歸義郡王、范陽長史、御史大夫、河北節度使等。
再次叛亂: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唐肅宗升任烏承恩為河北節度副使,又賜給阿史那承慶鐵券,密詔他們伺機除掉史思明。烏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