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安慶緒與史朝義 (第1/3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慶緒(?—759年),唐朝時期叛臣,是平盧節度使安祿山的次子,偽燕第二位皇帝。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早期經歷:
名字由來:安慶緒原名叫仁執,唐玄宗賜名叫慶緒。他性格內向,但騎射一流,屢立功勳,被授予鴻臚卿、廣陽太守等職,後遷平盧軍都知兵馬使。
2。弒父自立:至德二年(757年),安慶緒聯合中書侍郎嚴莊、宦官李豬兒等人謀殺了父親安祿山。隨後,嚴莊、高尚把他立為偽燕朝廷的君主,安慶緒自立為帝,年號載初。不過,他一向懦弱,說話顛三倒四,嚴莊擔心人們不服,不讓他跟外人見面。
3。連戰敗北:
安慶緒稱帝后,戰爭形勢對他極為不利。唐肅宗派遣郭子儀等將領對叛軍進行討伐,唐軍相繼收復了長安、洛陽等重要城市,安慶緒被迫退出洛陽,逃亡鄴城。
在逃亡過程中,其部下將領心思動搖,軍隊不斷減員。但在滏陽縣界,安慶緒和安慶和等三人率領家童幾百人,設奇計大破唐軍李光弼部,澤潞節度使王思禮的營地也隨之潰散。之後,安慶緒在相州大赦境內,改年號為天和,並委派薛嵩訓編練新舊部隊。
4。最終結局:乾元二年(759年),安慶緒被部將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他的部隊。安慶緒死後,諡號為哀皇帝。
總的來說,安慶緒在安史之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弒父行為和短暫的統治加劇了唐朝的動盪和戰亂,其最終的下場也是罪有應得。他的經歷反映了封建王朝內部權力鬥爭的殘酷和安史之亂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
史朝義是史思明的長子,安史之亂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以下是關於他的一些具體資訊:
1。早期經歷:
史朝義出生於寧夷郡。天寶十四年(755年),史思明跟隨安祿山發動叛亂,史朝義則率領部隊駐守冀州和相州。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殺死安慶緒自立為皇帝,史朝義被冊封為懷王。
2。弒父登基:
上元二年(761年),史朝義率軍殺死史思明。史思明為人兇狠殘暴,猜忌甚重,偏愛小兒子史朝清,想立其為太子,這讓史朝義難以忍受,最終引發了父子間的矛盾。史朝義先下手為強,殺了父親後,於三月十四日正式登基,年號為顯聖,隨後派遣散騎常侍張通儒等人前往范陽,殺害了皇后辛氏、太子史朝興等數十人。
3。最終結局:
寶應元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