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王孟韋柳四傑 (第2/6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禪趣高度結合,並將詩人形象和山水景物交融,蘇軾評價其詩歌特徵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繪畫成就:他在山水畫中用水墨的濃淡渲染,採用“破墨”技法,用黑白二色表現無念無心的禪宗思想,打破了之前的青綠重色和線條勾勒的束縛,透過水與墨的韻味表現靜謐的禪境,被後人奉為文人畫“始祖”。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世稱“孟襄陽”,因未曾入仕,晚年隱居,又稱“孟山人”“鹿門處士”。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生平經歷:
早年隱居:出生於襄陽城中一個書香之家,9歲時與弟弟一起在孟氏故園讀書,作詩刻苦,少年時便詩才卓著。20歲前後遊鹿門山,作《題鹿門山》,詩風基本形成。23歲時與好友張子容同在鹿門山隱居讀書,期間作《夜歸鹿門歌》,詩名在鄉中有譽。
漫遊求仕:25到35歲間,辭親遠行,漫遊吳越之地,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曾遊洞庭湖,干謁張說,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干謁無果後歸家讀書,後又赴洛陽、長安等地求仕。
長安經歷:開元十五年冬赴長安應進士第,次年與王維結交,王維為其畫像,兩人成為忘年之交。應進士舉不第後,仍留在長安獻賦求賞識。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但因在玄宗面前誦詩“不才明主棄”,惹玄宗不悅,未得重用。
寄情山水:仕途受挫後,輾轉於襄陽、洛陽等地,與姚崇後人交遊贈詩。後又遊歷江南,尋訪名山古剎,題壁賦詩。開元二十三年,韓朝宗欲舉薦他,卻因他與好友宴飲而錯過約定。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闢他為從事,後因患背疽辭去幕府之職,回襄陽治病。
晚年離世: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北歸途徑襄陽,訪孟浩然,二人相見甚歡,因縱情宴飲,飲食犯忌,孟浩然背疽復發,不治而亡。
2。詩歌成就:
題材風格:其作品以五言詩見長,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詩風清淡自然,不事雕琢,善於用平淡的語言描繪出自然景物的神韻和田園生活的閒適。例如《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整首詩意境清新,畫面感強,讓人感受到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藝術手法:在創作上,他對自然景物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