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接上章4首詩 (第1/4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原文及具體解析如下:
1.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解析
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從黃鶴樓名字由來的典故寫起,引出黃鶴樓。傳說古代有仙人子安曾乘黃鶴過此,又有費禕曾登仙駕鶴於此,故建此樓。一個“已乘”,一個“空餘”,有種歲月不再、物是人非的遺憾,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黃鶴”可理解為萬事萬物,“不復返”不僅表達“仙人不再”的遺憾,更有種“生不逢時、歲月不待人”的感傷。“白雲”既是實際的景物描寫,也寄寓世事難料、世事茫茫的慨嘆。此句營造出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鄉愁。
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意一轉,由寫傳說轉為寫眼前之景。晴空下,隔水相望的漢陽城中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芳草繁茂,描繪出一幅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鄉愁設定了鋪墊。
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太陽落山,遊子思鄉,然而故鄉在何處?江上霧靄迷濛,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令人頓生鄉愁。
這首詩意境優美,將神話傳說與現實景象、歷史感懷與個人情思融為一體,被後世譽為“千古絕唱”。詩仙李白曾因看到崔顥的這首詩而擱筆,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其大致意思為:
我旅途在青山之外,乘船在碧綠的江水之上前行。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能捎到洛陽去。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