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東西魏 (第2/3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革措施,比如勸課農桑,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同時,為了保證財政收入,還調整了賦稅制度。透過這些舉措,西魏的農業經濟逐漸得到恢復,為政權的穩定提供了經濟基礎。
4。軍事力量
西魏的軍事力量主要依靠府兵制。宇文泰把部分漢族豪強的鄉兵納入國家軍隊體系,建立了府兵制。這種兵制將兵農合一,平時務農,戰時出征。西魏軍隊戰鬥力較強,在與東魏的長期對峙和戰爭中,憑藉靈活的戰術和頑強的戰鬥意志,多次抵禦住東魏的進攻。
5。文化發展
西魏在文化上繼承了北魏的傳統,同時又有新的發展。儒學依舊是官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透過設立學校等方式來傳播儒學。在民族融合方面,由於宇文泰推行一系列融合政策,鮮卑文化和漢文化進一步交融,例如在語言、風俗等方面都出現了相互學習的現象,促進了文化的多元發展。
東西魏之間的戰爭主要有以下幾次:
1。潼關之戰:東魏天平二年正月至三年十二月,東魏軍多次攻打潼關。西魏宇文泰屯軍灞上,後宇文泰採用聲東擊西之策,率騎6000自廣陽回長安,潛軍東出小關,突襲東魏竇泰軍。竇泰猝不及防,自殺身亡,所部被俘萬餘人,高歡撤浮橋而退,西魏軍大獲全勝。
2。小關之戰:公元536年,高歡率大軍建造三座浮橋,欲從蒲坂搶渡黃河。宇文泰獨具慧眼,選精銳兵騎直出小關,突襲竇泰。竇泰性急赴戰,被宇文泰擊破,東魏兵死傷殆盡,竇泰自殺,高歡被迫撤毀浮橋回軍。
3。沙苑之戰:公元537年,高歡親自領兵二十萬從壺口出發趕往蒲津。宇文泰設伏於沙苑,大破高歡,高歡喪甲士八萬人,丟棄鎧仗十八萬。此役使西魏兵精糧足,勢力得到增強。
4。河橋之戰:公元538年,高歡大將侯景、高敖曹重兵包圍洛陽金墉城,宇文泰率軍馳援,斬殺高歡大將莫多婁貸文。侯景擺長陣,與宇文泰大軍交戰。混戰中宇文泰戰馬中矢,李穆機智救主。後西魏軍因獨孤信等將領擅自撤退而軍勢受挫,但東魏軍也遭受重創。
5。邙山之戰:公元543年,因高澄調戲高仲密之妻,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宇文泰率軍接應。兩軍在邙山決戰,西魏軍先勝後敗,損失慘重,宇文泰幾乎全軍覆沒,但東魏軍也未乘勝追擊,失去統一兩魏的良機。可惜了呀。
6。玉壁之戰:公元546年,高歡帶領二十萬大軍向西魏玉壁城挺進,玉壁城守將韋孝寬有勇有謀,力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