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後漢 (第1/5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漢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第四個政權,存在於947年至950年,歷時四年。以下是其具體介紹:
建立
後晉滅亡後中原大亂,時任後晉河東節度使的劉知遠趁機在太原稱帝,沿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稱天福十二年。同年六月,劉知遠進入汴州建都,建元乾佑,定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政治
重武輕文:高層掌權者重武輕文思想嚴重,武將掌權,致使文武鬥爭激烈,如楊邠、郭威任正副樞密使,他們輕視文臣,甚至曾想殺掉宰相蘇逢吉。
內部鬥爭:劉知遠去世後,其次子劉承佑繼位,因其年幼,朝政被劉知遠時期的重臣把持,君臣之爭激烈,劉承佑最終誅殺楊邠、史弘肇等,但隨後郭威起兵反叛,劉承佑被殺,後漢滅亡。
經濟
後漢統治者沒有施行有效措施恢復生產,而是加重賦稅,盤剝百姓,如三司使王章大幅提高“鼠雀耗”“短陌錢”等稅收,還規定私販鹽、礬、酒麴者處死,導致百姓生活困苦。
軍事
乾佑元年三月,後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鎮先後舉兵造反,劉承佑派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未平息,後郭威前去攻打,於乾佑二年夏平定叛亂。
司法
後漢統治者用嚴刑酷法管理百姓,如蘇逢吉制定“賊盜法”,規定殺掉為盜者的本家和四鄰、保人全族處斬,後因被指責才勉強去掉滅族一項;青州節度使劉銖行刑時,採用雙杖擊打犯人,且按犯人年齡決定刑罰輕重。
外交
對契丹:後晉剛滅亡時,劉知遠曾遣使去契丹交好,建國後則以抗擊為主,藉此獲得晉朝舊臣的支援,並多次反擊契丹在邊境或其他地區引起的動亂。
對其他國家:後漢在其他國家面前保持正統地位,對吳越等國加以封號並認同其地位,但抑制其勢力發展;與南唐交往較少,曾因南唐要求後漢赦免叛將李守貞而斷交。
劉知遠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漢的開國皇帝,895年出生於太原府,948年去世,以下是其詳細介紹:
早年經歷:劉知遠自幼體弱多病、沉默寡言。他曾是李嗣源手下的偏將,後成為石敬瑭的押衙。在與後梁軍隊交戰時,劉知遠曾救石敬瑭一命,二人關係更為緊密。
助石敬瑭建後晉:石敬瑭欲反後唐時,劉知遠支援並出謀劃策。石敬瑭向契丹稱臣稱子借兵,劉知遠雖不同意稱契丹為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