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大多和太平軍有仇。但也有不同意見的,林鳳祥認為清兵也多是苦出身,況且殺之不祥,該當釋放。
諸將議來議去,但就是沒人敢說把這些清兵拉入軍中的,因為誰也不知道這些清兵能否接受上帝教信仰,能否和太平軍一條心。
蕭雲貴沉吟片刻後,丟擲了一個驚人的策略,那就是他照抄紅軍強大的利器訴苦大會!
後世三年解放戰爭中,共有280萬國民黨俘虜兵加入瞭解放軍,佔到1949年解放軍總人數的65-70。這些俘虜兵原來並不信仰,甚至深受國民黨宣傳的影響,被俘後短期內卻被塑造成勇猛的戰士,這場規模宏大的信仰皈依是影響解放戰爭勝敗的決定xg因素之一。信仰皈依的道路在歷史上常被分為漸悟和頓悟兩種,漸悟是指緩慢的、漸進的覺悟,而頓悟是指突然的、迅速的覺悟,訴苦會推動的信仰皈依大致可以歸入頓悟這一類。在信仰傳播的歷史中,這類的群眾集會一直是非常有效的形式,在秦和平的《基督教在西南民族地區的傳播史》中描述了“奮興會”在傳教中的魔力,有時甚至能致人瘋癲,這和眼下太平軍信仰的拜上帝教很類似。在當代美國很強勢的基督教福音派的傳教活動中,這種群情激憤的群眾集會仍是主要形式之一。
所以蕭雲貴決定在衡州開始這種嘗試,若是太平軍能掌握這種行之有效的頓悟式信仰皈依,會讓太平軍在ri後作戰中獲得無以倫比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