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家都有點奇怪,這海上貿易到底有多賺錢啊,總督大人竟然如此肯定,海上貿易的利潤養活幾萬大軍都沒問題。
當然,汪直除外,他要不知道海上貿易有多賺錢,就不會把腦袋別褲腰帶上,去做海盜,做倭寇了。
這個海上貿易的利潤說起來就有點誇張了,以東瀛為例,大明的貨物一旦運到東瀛,售價最少能翻十倍!
比如大米,在大明東南沿海,大米大概是一兩銀子兩石,而到了東瀛,五六兩銀子都不一定能買得到一石大米。
又比如說上好的布匹,在蘇杭一帶,一兩銀子足以買三四匹,而到了東瀛,三四兩銀子一匹都很正常。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會兒的東瀛人都腦子進水了,不知道大明的貨物價格,賣這麼貴,他們不會自己生產嗎?
他們腦子當然沒進水,大明貨物價格他們也清楚,但是,他們買不到啊。
大明就算不實施海禁的時候搞的也是堪合貿易,只有指定的貿易使團才能與大明通商,而且堪合還有時間和次數限制,就算指定的貿易使團也不能想買什麼便買什麼,想什麼時候來大明便什麼時候來大明。
而大明發給東瀛的貿易堪合一般只有一張,每年,只有東瀛的京兆大夫才能組織貿易使團來大明進行堪合貿易,其規模最多也就是大小海船十餘艘,能帶回去多少貨可想而知。
別看東瀛貌似屁大個地方,這會兒東瀛的人口可不少,據史料記載,大明中後期,東瀛人口最少有一千萬,峰值的時候甚至達到了兩千萬!
要知道,這會兒大明官方記載的人口才五六千萬呢。
這麼多人,十餘船的貨,哪裡夠他們用啊!
所以,就算東瀛人都知道大明貨物的價格都沒用,他們壓根就買不到。
所謂“物以稀為貴”,大明的貨物到了東瀛價格翻了倍的漲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什麼自己生產,那更不用想了,東瀛這會兒正打仗呢,屁大個地方,總共分成了大小六十多個諸侯國,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別說織布了,就算是糧食有很多地方都生產不了。
這也是嘉靖年間倭寇鬧得最兇的原因,因為東瀛這會兒正值戰國時代後期,各路諸侯都跟發了瘋一樣的到處征討,整個東瀛就沒幾個地方不打仗的,生活物資也因此極度缺乏,戰敗的大名手底下的武士和平民基本上都窮的飯都吃不上了,他們唯有到處劫掠才能活下去。
大明的貨物賣到東瀛價格之所以能瘋狂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