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新屯紀事 第二章 謝氏家族前傳(二) (第1/2頁)
運河陽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
謝新是謝玉龍的曾孫,謝天祥的孫子,1970年出生在新屯村最西面的五間新房裡!那時謝玉龍已經去世。就南河挖成通水的前一年,整個國家處在三年自然災害之中,缺衣少吃餓肚子,而六十出頭的謝玉龍是習慣衣食無憂好吃好喝的一家之主生活,再沒有菜的時候,哪怕煮個雞仔兒或是攤個雞蛋當下酒菜還是很容易辦到的。謝玉龍打從年輕那會就喜歡吃魚,不論鰱草鯽鯉還是泥鰍螃蟹小魚小蝦,只要是水裡的東西,他一概喜歡!或燉或烤或油炸,都能讓他美得半天合不攏嘴!京東縣城裡的那家小樓清真飯莊裡燒鯰魚,遠近有名,謝玉龍也是久仰其名,於是每次進縣城,他幾乎都要到“小樓”去吃那裡的燒鯰魚!
那個時候還沒有南河(運潮減河),新屯村的南坑裡的魚畢竟有限,遠不能滿足謝玉龍的喜好;雖然他自己會撒網打漁,但新屯村所處的地理位置——西距北運河七八里地,東距潮白河七八里地,所以他自己也就斷了自己下河打漁的念頭。好在他在這十里八村的地界有些名氣,一個人撂倒了七八個大小夥子的軼事讓喜愛武術的練家子津津樂道,就連他愛吃魚這些的生活細節也被人傳揚了出去,這下好了,那些河邊靠打漁賺倆錢的人隔三差五便在門口吆喝,“賣魚嘍,運河裡的鯽瓜子(二三兩重的鯽魚),十個大子兒兩條!”,或是喊道,“潮白河裡的活鯉魚、草魚嘍,新鮮啦,便宜唻嗨!”就這樣,謝玉龍隔三差五便可以美美地吃上一次魚!而最讓孩子們和半大小子們年年不忘是,他們就盼著魚販子來賣小魚,那些閃亮躍動的小魚被裝在一個陶盆裡,將魚收拾乾淨了,便二三十條個兒大些的,其餘的在大柴鍋裡熬燉了吃,柴鍋半腰處的鍋壁上還要貼上一圈棒子餅子,這就是華北地區典型的貼餅子熬小魚,許多現在人在到處尋找的美味!而那剩下的大些的魚每兩三條被穿在一隻竹籤子上,之後再在火上烤,還沒烤熟,那香味便招來了早已在旁邊逡巡的孩子們,謝玉龍將魚身上略撒了些鹽,然後笑著眯著雙眼遞給孩子們,孩子們彷彿過節似的歡叫著跑走了!
謝玉龍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天敏長天祥兩歲是姐姐,1932年端午節前,十七歲的她嫁到了西面的鄰村孫王莊。畢竟婆家離運河近一些,離京東縣城近一些,所以往來的商販也多一些,她知道自己的爸爸好這口兒,於是只要看見魚販子她便買上一些,然後讓自己的兒子李正道跑著給姥爺送去!直到1949年解放後才慢慢也因為兒子上了潞河中學讀書,沒了時間,她自己又是事纏過足的小腳,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