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潘巧蓮寫真圖(二) (第2/3頁)
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了。”
此時在樓閣二層,米友仁也輕輕舒了口氣,滿意地看著自己剛剛完成的畫作。
同樣是一幅白描,不過卻比陳寶完成的那一幅要出色的多,不僅有“吳家樣”和李公麟的路數,而且還用上了米友仁從《醉羅漢圖》中體會出來的筆法和構圖方法。特別是畫中人物的手掌、眼眸和睫毛這等很難掌握的細節,都達到了《醉羅漢圖》的六分功力。
而畫中人物的神韻和意境,更似乎不在《醉羅漢圖》之下!除非畫出那《醉羅漢圖》的畫師復生,否則真沒有誰能勝過米友仁米大畫家了。
盯著這幅自己都覺得出色的畫兒看了半天,米友仁才依依不捨得將目光移開,卻看見潘巧蓮還濃情蜜意地注視著武好古,武好古則手持一支細筆,在豎起來架在木架子上的畫板上輕輕勾勒。
“崇道兄,在下也畫完了。”米友仁站起身,輕聲對武好古說了一句,可是武好古卻沒有絲毫反應,顯然是全身心投入進了繪畫之中。
米友仁無奈,只得對潘巧蓮說道:“十八姐,我畫完了。”
可是潘巧蓮一樣不理他,似乎她的世界中此刻只剩下了她和武好古兩人了。
嘆了口氣,又狠狠瞪了武好古一眼,米友仁才拿著自己剛剛畫好的大作氣呼呼下了樓,然後也把自己的畫作往一張臨時拼起來的大桌子上一丟。
“好!此畫真是得了《醉羅漢圖》的精髓了。”
他的畫剛剛落在桌上,便有人叫起了好。米友仁順著聲音看去,原來是太學上舍生紀易之在叫好。
“憶之兄過獎了。”米友仁和這紀易之早就認識,“憶之”其實是個字號,紀憶之的單名是一個“憶”字。
“不過獎,不過獎。”紀憶笑著擺擺手說,“元暉兄的畫的確有了《醉羅漢圖》的七八分神韻,《醉羅漢圖》顯示不到一月,能有此神韻著,全天下大約也不會有第二人了吧?”
這番吹捧之詞卻是合情合理的,雖然米友仁並不是當世第一的大畫家,但他肯定是最年輕的大家。
年輕人學東西肯定比老人要快,而且米友仁素有“神童”之稱,所以那些上了年紀的大家,即便同一時間拿到《醉羅漢圖》,也不可能超過他。
米友仁聞言卻苦笑了一聲,看了眼樓梯,淡淡地說:“若是沒有第二人,某今日來這裡作甚?”
“難道那武好古真能和元暉兄一較高低?”
米友仁點點頭,“武家樓臺本就不在我米家山水之下,若是他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