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岐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963章
郭正一完全沒想到自己如此忤逆了李賢,不單沒受任何的懲罰,還得了如此豐厚的賞賜,一時間情緒難免有些個激盪難平......
“父皇,兒臣有一不明處——若不以儒家經典治國,那,又當如何平衡諸子百家呢?”
儒家在朝堂上的反撲雖說以郭正一的告老還鄉而宣告了失敗,但,餘波卻依舊未平,這不,就連被李賢寄予厚望的李純孝都為之迷茫了。
“很簡單,依法治國,這法,不是法家所宣揚的嚴刑峻法,而是符合百姓預期的法律法規,”
“凡法律所不允許的,那就不存在什麼法外開恩,凡法律沒有規定的,那就不算違法,凡事只講證據,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當然了,法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凡立法修法,都須牢記百姓福祉,能有利於社會和諧的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法。”
“另,光有法律還不夠,還得有道德準繩,這就需要在教育上下功夫,規範百姓們的行為準則。”
“但,必須記住,道德是高於群體行為準則的美德,並不是法律的準繩,法律,不過只是道德的下限而已。”
對李純孝的迷茫,李賢可以理解,畢竟他的眼界說到底還不夠開闊。
“父皇聖明,兒臣受教了。”
儘管李賢已經將道理說得個深入淺出了,可李純孝依舊還是有些個似懂非懂。
“身為上位者,若不識人間疾苦,那註定無法治理好一個國家,待明年,你從軍校畢業後,可乘火車去各處旅行一番,深入民間,看看各地的百姓究竟都是怎麼生活的,或許,你便會有所體悟了。”
道理,光靠聽,是肯定無法掌握到精髓的。
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心懷百姓可不是口中說說就可以了的,而是必須真正懂得百姓的需求。
否則的話,“何不食肉糜”的笑話肯定少不了。
“兒臣遵旨。”
溫室裡,可養不出參天巨樹。
這麼個道理,李純孝還是清楚的。
所以,他決定自己去尋找答案,並以此來形成自己的執政思路......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不說李賢這頭輕鬆彈壓了儒家的反撲,卻說法蘭克帝國雖已是風雨飄搖,但卻始終不曾真正打起來。
原因就在於各方的軍事力量都不強,誰都怕戰敗後被別的民族所吞併。
所以,聲討丕平二世的浪潮雖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