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某到此一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這東西是不是明線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確實是有跡可循、有戶可訪,並不是空穴來風。
在進行應天醮典以前,按照江夏從三白神廟的這些門人弟子口中偷聽得來的訊息,作為他們玉皇宮一脈鎮派之寶的天君劍都會被供奉於端陽殿內,白日裡由門人弟子負責看護,而在晚間則是由得授三白上法的高功們不定期巡守。
彼時在前往端陽殿所在區域的石板路上已經被豎起了“訪客止步”的金屬銘牌。
這也是在早前江夏並未貿然前往一探究竟的具體緣由。
不過看地圖,似乎在玉皇宮與端陽殿之間另有曲徑,所以趁著為時尚早,江夏打算繼續順著山道一路前行。
出了榮華閣,與之遙相呼應的便是三白神廟的山門。
正午時分,在三白神廟的山門前雖然並沒有旅客絡繹不絕的打卡拍照,但也絕對稱不上是門可羅雀,仍舊有不少遊人烏泱泱的在路碑的指引下向著位於山頂的玉皇宮進發。
跟隨著遊人們沿著神廟正殿的石梯拾級而上,大概一個多小時後,他們便來到了三白山的山頂,玉皇宮所在。
沿途中葬碑林、天君陵這些都是可供遊人們參觀、賞玩的景點,但考慮到這副本絕非一朝一夕便能夠速通,所以江夏也並沒有太過於急功近利的去“按圖索驥”,而是採取了比較隨緣的“圍點打援”。
整個玉皇宮區域建築宏偉、大殿繁多。
其中,玉皇宮作為整個三白神廟的正宮主殿,相傳它哪怕是比起古之帝王的朝殿也不遑多讓,高足足有九丈餘、佔地面積更是過千平。
而除了主要供奉有玉皇至尊的玉皇宮,在整個玉皇宮區域還分門別類的修有殿堂供奉有三白上神等林林總總上百位大小神仙。
這即體現出了三白神廟在過去上千年的多元化發展,也表明了其傳承於三白上神的歷史淵源,乃是此間三白神廟最為之外人所稱道的一點。
當江夏抵臨玉皇宮時,時間剛好臨近未時。
彼時日頭正足,人們紛紛湧進玉皇宮內躲避晚秋炎陽的毒火,江夏也隨波逐流的走進了這間據傳是修建於成百上千年前的殿堂當中。
望著那高達十餘米的玉皇至尊像,看著那浩渺如天穹的棚頂壁畫,不知是有感而發還是觸景生情,江夏不由得茫茫然嘆道:
“千帆落盡人道絕,明明在這諸天之上還有著萬千人仙,又為何甘願落得如此境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