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孤女 (第3/4頁)
觀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吃食。”
此後蕭沁瓷入了宮,嶺南那邊便再也沒有送過東西來,或許送了,只是蕭沁瓷不知道。
蕭滇顯赫時不過是個紈絝子弟,落魄後更是大周毫不起眼的末流小吏,皇帝居然主動提起了他的名字,就是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蕭沁瓷慢慢說:“明哲保身,是人之常情。”
莫說是蕭滇,她也不是未曾和蕭家人一道獲罪嗎?說起來她比蕭滇過得還好些。
皇帝忽問:“當年蕭家獲罪,你可有怨恨?”
話到此處蕭沁瓷早已有了準備,面上恰到好處地流露出一點驚訝,隱帶悲意。她搖搖頭,說:“貧道能怨恨誰呢?若我說我有怨陛下會治我的罪嗎?”
平宗兒女眾多,有的是人等不及想要坐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當年英國公領長安城內外城防,掌管五城兵馬司,秦王和金城公主合謀謀逆,起事的軍隊就是從兵馬司調的人手,英國公百口莫辯。
謀危社稷按律是要誅九族,平宗對自己的兒女下手時毫不留情,竟還念著同英國公的情分,十惡是不入公卿八議的,但最後英國公府只判了闔族流放,不得返回故土。
“你有怨也是人之常情。”皇帝用她的話來回答。
蕭沁瓷低聲說:“貧道早過了怨恨的年紀了。”若她說有怨,那該怨誰?平宗皇帝?那是先帝。
可她真的不恨嗎?
她不明白皇帝今日怎麼會來文宜館,還恰好撞上她,如今並不是提及蕭家舊案的好時機,她不想皇帝再糾著此事,暗惱自己怎麼就沒有管住好奇心,偏偏去將那治國十二疏抽了出來。
但是那捲書就放置在這些道經之中,皇帝真的不知道嗎?
這個念頭在她腦中一閃而逝。
“是嗎。”皇帝意味不明的說,將錦袋放回書架上,“蕭娘子今日想看什麼書?”
蕭沁瓷將先前找出的那本道經呈上去。
皇帝接過翻看,隨口道:“這本里頭的道義太生僻晦澀了些,不適合你讀,”他沿著書架走動,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本,抽出來遞給蕭沁瓷,“不如這本《妙華經》。”
蕭沁瓷原就是隨手拿的,也不準備認真研讀,可皇帝都這般說了,只好將皇帝賜的那本接了過來,只怕她回去還得將這本經書好好看一看。
但皇帝對此間熟稔的態度加深了她心中的疑慮,皇帝真的不知道那本治國十二疏就放在那裡嗎?
思及此她忍不住朝那處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