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東三郡的價值 (第2/3頁)
事後諸葛亮>/a<>br< >br<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三郡包括的西城、上庸和房陵三郡九縣,地處群山之中,地處秦嶺、武當山、大巴山等諸多山脈之間,境內房陵、上庸等地高山丘陵佔地比例都在80%以上,可謂是縱橫千里、山林四塞。
“山地面積80%?”諸葛亮又一次看到一些陌生的符號,結合前後文,猜測這個應該是表示山陵面積的意思。
東三郡土地瘠薄,民眾也不多,加上只有山路水路與漢中、襄樊溝通,是個非常閉塞的地理單元,其戰略價值也是依附於漢中、襄樊、荊州等更大的地理單元而存在的。
假如蜀漢依然保有荊州,或者至少保有荊州西部諸郡,則東三郡戰略價值極大,因為藉助東三郡蜀漢即可以確保漢中與荊州的溝通,實現漢、荊聯合。
不僅如此,東三郡的存在也能夠讓蜀漢具備與荊州配合北上威逼襄樊、宛城、許昌等曹魏腹地的能力,進而實現‘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隆中對戰略構想。
諸葛亮頻頻點頭,心中不由得又回想起了建安二十四年,那一年,他為先主謀劃的隆中對戰略已經逐步實現了,振興大漢近在眼前,可惜的是,那竟然成了大漢最後餘輝,之後形勢便急轉直下了。
在荊州已失的情況下,東三郡戰略地位則非常尷尬,三郡九縣資源貧瘠、人口稀少,內外交通水陸交通轉運非常困難,對用兵的影響非常大。
在後諸葛亮時代,蔣琬曾經力主放棄西進隴右,轉而透過漢水進攻東三郡,威脅曹魏腹地,但最終劉禪否決了這個方案,就是因為走東三郡,集中兵力糧草非常困難,很難形成對曹魏的有效打擊。
“公琰?”諸葛亮看到這還是有些意外的,蔣琬雖然成長很快,諸葛亮也非常倚重,但此時的蔣琬、費禕乃至馬謖、楊儀等人都各有所長,諸葛亮心中其實還沒有最後敲定自己的繼任人選。
蔣琬中正沉穩,有社稷之才,但諸葛亮還是擔心他守成有餘,進取可能有些不足,如果能興復漢室,蔣琬有能力穩住局勢,如果不然,怕是大漢只能困守蜀地了。
諸葛亮收回思緒,繼續看下去。
不僅如此,東三郡直接威脅曹魏腹地的優勢在失去荊州後變成巨大劣勢,因為距離曹魏核心太近,也意味著曹魏調集重兵也更加方便,蜀漢國力比不上曹魏的劣勢被急劇放大,出東三郡基本上毫無勝算可言,所以單純從建興六年來看東三郡,對於蜀漢而言價值並不是很大。
但如果通關隴右風雲後,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