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她。
王蘭香哼了一聲,朝著朱書記和高鄉長走去,到他們那邊去搭話。
關於小烏村辦了“赫哲文化培訓基地”全縣村書記群也炸開鍋了,有王蘭香這個活廣播,只需到群裡發一張圖片,說上一句話,當即就有跟帖的。
“這?這是複製!複製大烏村的做法!”
“複製人家的東西,等於侵犯版權,要追究抄襲!”
@邱雅雅,“雅雅,有人侵犯你版權了!”
邱雅雅丟擲個笑臉的表情包,“證明大烏村的做法是對的,有人學習是好事兒。以後,還要互相學習呢。”這次邱雅雅沒落井下石諷刺碧波。
“我們的雅雅真是大方。”
“聽說小烏村在大烏村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樺樹皮畫,魚皮畫,好幾個專案呢。”
“八百個專案有啥用呢,看看最後有沒有學員!人們打工的打工,打漁的打漁,幹活的幹活,誰有時間吹拉彈唱畫畫去。”
“對對,簡直一肚子鮮花開不出來。”
......
還真讓這些人猜中了。
培訓基地成立起來,三個老師授課,魚皮畫由烏塔拉授課,魚皮藝術和薩滿舞蹈由葛晶瑩,依瑪堪由尤麗婭,三人的講課費都不高,一節課300元,但是學員確實不多。
烏塔拉帶了兩個老年學員,教得有點沒勁兒。只有等到週末,才多出兩個中學生過來學。
跟尤麗婭學習依瑪堪的只有一個未上學的小孩,跟帶研究生一樣。
葛晶瑩又是魚皮衣服,魚皮畫,魚皮工藝品,相對學員多幾個,加上薩滿舞蹈,她有十個學員。
目前困境不是師資匱乏,而是學員匱乏。
一時間,碧波成了村裡的笑話。
吳三貴冷笑著,“我就說嘛,誰能去學,簡直是在浪費。”
二愣子也不理解,“碧波多餘折騰這玩意,又蹦又跳,那幾個老太太誰能蹦跳,年輕人都去打工賺錢了。她這個想法,不對。”
“沒用。一點用沒用。讓我說。”趙四齜牙嘲諷著。
......
“百科全書,怎麼辦?沒有學生來學,赫哲民族的語言再不傳承下去,要遺失了。沒有文字元號,就靠口口相傳,辦培訓班培養大家的興趣,愛上依瑪堪,他們怎麼就不能理解呢!”碧波站在走廊,望著下課也空蕩蕩的走廊出神。
清揚笑了,“放心吧,總有一天,他們會感謝你的。當民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