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換帥 (第2/4頁)
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給國民政府提供大量的軍事援助,甚至在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仍有德國顧問在中國軍隊中出謀劃策,日本政府還沒有就這件事向德國政府提出抗議呢,德國的媒體卻反過來對日本說三道四了,真是豈有此理。
如果《世界報》的總編輯就在面前,閒院宮載仁真想跟他好好的說道說道。
可現在的問題,卻是如何平息裕仁的怒火,這位年輕的天皇自20歲攝政,25歲登基稱皇,而且正趕上了日本國運蒸蒸日上的好時候,自登基這十餘年,裕仁還從未有過不順的時候,所以比明治天皇都更加的心高氣傲。
正因為這樣,裕仁才越發難以容忍皇室出現汙點。
現在,身為皇室精英子弟的伏見宮俊彥玉碎中國戰場,而且襲殺伏見宮俊彥的還是一支幾乎被打殘了的中國潰兵,這對於日本皇室來說簡直就是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因為伏見宮俊彥是第一個戰死沙場的皇室子弟,而且死得還如此窩囊。
當下閒院宮載仁斟酌言辭說道:“陛下,西方的媒體一貫如此,儘管這些年大日本帝國的國力蒸蒸日上,相比西方列強已毫不遜色,可西方世界卻從未真正接納我們,現在俊彥不幸玉碎中國戰場,西方各國的輿論會有如此反應並不奇怪。”
裕仁又說道:“那麼俊彥皇叔玉碎中國戰場一事,皇叔祖又作何感想?”
“俊彥玉碎中國戰場,的確是帝國是皇室之奇恥大辱,老臣已經就此事向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發去電報,表達了皇室的關切。”裕仁說到這裡忽然間停住,一時間竟不知道該怎麼往下說了。
淞滬會戰爆發之後,御前會議便決定組建華中派譴軍,當時備選的司令官人選總共有六人,分別是朝鮮總督南次郎,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前首相林銑十郎、陸軍大臣杉杉元、陸軍教育總監寺內壽一以及賦閒在家的松井石根。
當時包括裕仁在內的大部份與會成員都傾向於陸軍大臣杉杉元,然而閒院宮載仁卻因為與松井石根私交甚篤,力排眾議力推松井石根上位。
然而,松井石根的表現卻與他的名聲頗不相符。
首先淞滬會戰就沒有打好,由於在上海遲遲未能開啟局面,迫使大本營一而再、再而三增兵淞滬,最後還是靠著柳川平助的第11軍從金山衛登陸之後,才終於打破淞滬會戰持續仨月之久的僵局,而此時日軍已經傷亡超過五萬人。
傷亡五萬人,這大大超出了大本營此前的預料。
好不容易打贏了淞滬會戰,而且由於蔣的失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