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惟我名揚三 (第2/4頁)
鳳鳴岐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楚主流句讀是怎生回事,此際一聽陳子明居然別出機樞,自以為抓住了陳子明的把柄,第一個便跳出來打算就此將陳子明置於死地了的。
“胡說八道,君前妄言,無禮至極!”
段志玄與侯君集類似,都是讀過幾年書,卻沒能在文事上取得甚成績,可也同樣都對《論語》較為熟悉,自然也不認可陳子明的句讀法,緊跟著也忿忿不平地嚷嚷了一嗓子。
“請指教!”
殷元雖也被陳子明所言氣得個眼冒金星,可到底是文臣,涵養自是比之侯、段二人要強了不老少,倒是不曾惡語相向,僅僅只是一拱手,面色鐵青地要陳子明說出個所以然來。
“好說,殷大人雖是誤讀了《泰伯篇》,可想來對全文應是熟稔的,那便該知前言與後語之連貫,也應是知曉聖人‘有教無類’之博大胸懷,既如此,那便該知末將所言,方才是正理也,試看前文,言及者,皆育人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此曰者何?無外乎剛與毅也,皆君子之品性也,後文所言為何?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此寬仁也,亦是君子之品性哉,前後對應,當可知中間之文當是‘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意哉,無他,教而無類也,敢問殷大人,可是然否?”
前世那個時空中,有關這句話的句讀之爭不可謂不烈,在諸多網站上都頗多這型別的考據文章,對此,曾參與大辯論的陳子明自是底氣十足得很,一開口,便又是一篇偌大之文章,話語雖多,可卻是條理清晰,環環相扣,整個論證過程嚴謹無比,壓根兒就沒留下讓人挑剔之瑕疵。
“好,斯言大善,子明不單多讀書,又能善讀書,假以時日,必一代大儒也!”
陳子明這麼番話語一出,原本哄亂的殿堂中頓時便是一派的死寂,哪怕是殷元等人也都沒了聲息,儘管不服輸,可要想找出反駁陳子明之論斷的道理麼,一時半會間又哪能辦得到,到了這等田地,除了假作沉吟狀之外,卻是真沒旁的法子好想了,然則魏徵卻是沒理會殷元等人的尷尬,高聲地便喝彩了起來,言語間對陳子明之才可謂是推許備至。
“魏相過譽了,末將當以魏相之期許為目標,修身養性,以期有成。”
對上殷元等人時,陳子明是錚錚鐵骨,寸步不讓,可到了魏徵面前,卻又是一派的謙遜,毫無半點的自矜之色。
“嗯,有傲骨而無傲氣,子明果然大才也,朕甚是期許哉。”
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