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向父親。
“數月不見,含光越發威嚴。”有人道。
“不錯,實令人側目。”另一人也感慨。
荀攸向兒子回望去,沒說話,把荀緝看得低頭,心裡卻一嘆,知道今日恐怕不能有結果。
他轉身進府,來至正堂。
雪天陰霾,天黑得早,正堂中點起繁枝銅燈,蘭脂香膏氤氳滿室,香得悶人。
荀柔將麻衣披在身上,發冠取下來繫上白麻,在案前坐下。
門監將今日的拜帖和自薦文書一托盤送進來,被他直接放在一邊。
荀彧的信匣被開啟,厚厚一卷鋪展開在案上。
信中沒有一句寒暄,準確來說,這都不算是一封信。
這是一冊諍諫,一篇策論,一份上書,一封君前奏對,僅此而已。
首先,荀彧寫,中原不寧,北地用兵不宜,劉虞是宗室又是州牧,在幽州也素有威望,公孫瓚只是一郡長史卻有兵權,本不該相爭,但事已至此,兩人繼續抵角必會造成大禍,現階段劉虞的安撫政策更適合幽州。
接著,董卓狼子野心必亂京師,他可以和袁氏、曹氏、楊氏等族聯合,借用西園兵力限制董卓,大概也知道他和袁紹不對付,還推薦何伯求、許靖,意思自然是他們可以兩方還轉。
除此之外,還有劉氏宗室,比如益州牧劉焉,荀彧也在京城呆過,也聽說過方士董扶說劉焉,益州有帝王氣,劉焉就求了益州牧,也沒天真的以為劉焉對天子忠心不二,而是認為陳說厲害,對方應當明白此乃大漢生死存亡之秋。
再後,他認為,幷州漢民稀少,西河以北多為匈奴,當今之際,朝廷動盪,應當收縮幷州戰線,該將五原兵馬穩固河東,而不是讓其深入匈奴戰亂之地,孤軍在外。
最後作為總結,荀彧再三表示,只要天子安穩,就算天下動盪也是一時,可以“徐徐圖之”,戰亂遲早會結束。當務之急,先穩固京師,至於其他,無論他想如何,都當顧惜天下百姓。
文章寫得很長,鋪滿整個案。
寫時形勢當然與如今不同。
但荀柔每看完一條,心就沉一分,血就涼一分,看完最後,滿眼墨字亂飛,衝得他顫抖。
每一條都是打臉,荀彧全篇文章,把他的臉都扇腫了。
他不明白……阿兄不知道的……荀柔告訴自己。
除了他,沒人知道二百年後的五胡亂華,沒有人知道東西晉的世家危害,沒有人知道三國之後,才是華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