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畝地,在完全沒有遮擋物的情況下,就視覺上看,是相當大的一片。
棉相對專業的種植成排,留出足夠的空間照進陽光以及澆水,雖然沒有後世印象中的一片雪白,但枝幹看上去健壯而舒展,而不似有些田地作物,挨挨擠擠,瘦小不堪。
荀柔雖然自己也種過兩年,但對棉花的種植懂得不多,默默看過一圈,採摘下一朵中等大小的棉花,與記憶中比較,似乎要大一點,但其實也說不出所以然。
太陽已經偏西,餘暉暖色光芒映在紙上,有些發灰的陰影,採摘下來的棉,用一隻只大竹筐承裝,白絨絨的很惹人喜愛。
一筐一筐上秤稱量過後,每一畝都合計出總重量,由任紅昌記錄在紙捲上。
“此物可以紡線,織衣,填充衾被,製成可抗寒冷的冬衣,其效必逾麻葛,且更柔軟。”荀柔回過頭道。
賈詡雖然不明白,但還是很給面子的作出傾聽之態。
“此物最早出於珠崖島,海中小島,土地貧瘠,穀物難生,卻能生長此物,”荀柔沒有賣關子直接道,“當初在雒陽宮中見到此時,我就想,或許可以此物可以在涼州栽作。”
賈詡微愣。
“到時候,涼州種種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尤其是國家層面的問題。
如果涼州真的能將棉布種成特色,使整個地區富裕起來,那麼即使改朝換代,任何統治者都會重視它,而所有矛盾,包括民族矛盾,都會得到妥善處理。
如今對於涼州發展極好的時代,好處在於,整個國家的農耕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因此涼州還有機會迎頭趕上,和中原的農民一樣,一代一代努力,改良這個適合在涼州種植的經濟作物,使之成為涼州本地的根基。
棉花對土壤要求低,而對光線要求高,於對涼州有利。
但若是過二三百年,到唐宋年代,中原的農業技術發展成熟,外來引進的棉花,會理所當然在江淮地區培植,一但紮根,棉的品種就會逐漸適應中原水土,誰也不會想,它其實也適合涼州。
賈詡並沒有露出什麼感動的神色。
準確的說,這位城府極深的涼州謀士,瞬間露出驚訝,彷彿荀柔得了嚴重癔症。
當然,這本身或許就說明問題,畢竟將賈文和震驚得失去表情管理,而將真實情緒表露出來,這不能不算一種成就。
荀柔哈哈大笑,然後斂笑認真做出解釋,“管子曰:倉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