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佛山冶鐵2 (第1/3頁)
山高路遠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按照田鐵壯的說法,此爐的功用並非加熱鐵版一項,居然還有“鍊鋼”的功能,具體到工藝流程方面,雖然繁複,但卻能真真實實地弄出“鋼”來。
一席話下來,讓郭峰這個現代人都歎為觀止。
隨著田鐵壯的講解越來越深入,郭峰猛地一拍腦門,才想起曾經在教科書上看到的一個名詞,“生熟鐵灌鋼法”,不就是眼前這副場景嘛。
據田鐵壯介紹,廣東大爐冶鐵均在鐵礦場進行,其規模極為宏大,非此處小爐可比。
具體到生鐵品質,一些好的冶鐵場,有時還能煉出接近熟鐵質地的鐵料,只是需要些運氣而已。
在拿到礦場送來的鐵料後,作坊這邊首先便是在這處冶鐵爐中進行二次加工,先是將生鐵經過多次加熱捶打後變成熟鐵,製成小塊的鐵板,然後在爐中鋪設粘土,將熟鐵板用鐵皮裹緊,放置在爐內粘土之上,接著將成型的生鐵板放在熟鐵板上邊,一同加熱。
此外,爐頂處用編制好的乾草帽蓋住,一是可以將爐內的溫度反射到生鐵板上,並保持爐溫,二是草帽透氣,可以保證一定量的空氣進入爐內,中和鐵板中的雜質。
最後,利用爐內生鐵較熟鐵更早融化的特性,讓生鐵板上融化的鐵水自然流到熟鐵板上,與熟鐵板融合到一起。
來回往復多次,便可製成燕朝人眼中的“鋼”,其質地較之熟鐵更加堅硬,卻又能避免生鐵性脆易裂的短處。
整個過程雖然繁複,卻充分體現了燕朝匠師在工業發展上的聰明才智,讓郭峰一時感慨萬千。
古代之所以落後,或許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絕不能因此就認為工匠們不夠努力,腦子不夠聰明。
勞動人民雖然生活在底層,卻是推動科技進步最重要的力量,此時的郭峰,心中波瀾起伏,再生不出任何輕視之心。
田鐵壯生怕郭峰聽不明白,接著組織工匠們演練起來,整個過程比田鐵壯的描述更加直觀,再次讓郭峰讚歎不已。
這一次,郭峰將注意力轉移到鐵砧處,眼見那塊燒紅的鐵板被放置在鐵砧上,兩位鐵匠輪流揮舞大錘進行擊打,旁邊還站著數名少年,各自手拿一面大扇子,向著燒紅的鐵板處扇風,直看得郭峰目瞪口呆。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別的不說,就這扇風的動作,站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不就是給生鐵供氧嘛,鐵料的氧化降炭過程就在如此笨拙、搞笑的舉動下慢慢完成。
實際上,剛才的鐵爐用草帽蓋頂,利於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