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似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鏡子微笑,整理自己的頭髮,也整理了楊剪的。在汛期的急流段坐了這一趟船,兩人的鞋子、褲腿,全都免不了泛潮,弄得上身也發冷,只有那隻被楊剪事先套了兩層塑膠袋的傷腳得以倖免,鎮裡也是剛下過雨的模樣,踩過積水的石板路,李白全身上下只有這一隻腳是暖和的。
訊號恢復了一些,至少足夠慢慢把電子地圖載入出來,讓李白失望的是隻有靠水的河灘資訊比較詳細,一旦過了這小鎮的外圍,往內圈看,基本上就是大片的空白,以及顯示林地的綠色,偶爾有幾個圖示顯示的也是山峰的名稱。用眼睛直接去瞧也能瞧明白,路在小鎮中心漸漸變窄,變崎嶇,太錯綜了,稍微走得深一點就能看見遠處依山而建的村寨。吊腳樓層層疊疊,簷頭滴水,木竹結構被雨水泡成更為飽和的顏色,黑色的更黑,棕黃也更濃,陳舊且靜謐,彷彿人都沒有住上幾個。
只有河灘那邊相對熱鬧一些,大概是最近幾年古鎮旅遊剛發展起來,有簇新的水泥大路,也有水泥建築,排水系統做得不錯,沿街種著廣玉蘭和芭蕉,商店門面也基本沒被淹上,就是小縣城裡常見的那副模樣,有些稍微摻了些民族特色,卻未能顯得獨特。楊剪對於地圖倒是不存在依賴心理,信馬由韁地走,和李白吃了頓艄公推薦的泡椒板筋跟小米鮓,打包了兩杯蜂蜜米漿暖身子,他就徑直領人往鎮東去,抄近道走了小路,印象中那兒有家出租摩托的商鋪,他需要租上一輛。
“咱們待會兒要騎摩托上山嗎?”李白問。
“否則要走很久。”楊剪說,柺杖杵在石板上的聲響卻忽然停了,回頭看,李白在一家裝修光鮮的旅遊商店門前駐足,櫥窗燈光亮白,擺了苗女的銀飾、花哨的繡品、成壇的酒,還掛了幾個面具。看起來都是挺厚實的木質,色彩明豔做工精細,其中一個有著紅臉獠牙,圓睜怒目,鬍鬚短而粗地長滿了一下巴,宛如觸角。
“它怎麼也長得差不多。”李白抬手指那面具,顯得有些無措。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楊剪往回走了兩步,站在他身邊。
“就是‘儺神’嗎?”李白的聲音還是悄悄的,生怕驚動了什麼似的。
“是旅遊紀念品。”楊剪卻道。
李白愣了愣,他沒想到會得到這樣的回答,他以為楊剪會給自己講講那些古遠的崇拜,講講巫教文化,既然楊剪對這裡是這麼瞭解。可又轉念一想,的確沒這個必要,在這櫥窗前留步都是浪費時間了,就像孤峰上那個戴面具的小孩,同樣的木頭他也可以買一塊,他也可以去坑蒙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