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楊紀以前在晉安城,沒少聽那些落榜“學子”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落是遺憾的議論此事。
文科舉的主考官對於文字筆法極其看重,這是私底下早就知道。所以楊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苦練文字。
沙沙~
考場上一片沙沙的書寫聲,混夾著一些低低的囈語聲,和過於緊張而低泣的聲音。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熟記《三經》《五典》上的內容。
有的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死記硬背,強行記下了大量的經義文章,結果一看考題,根本不是自己記憶的那些,瞬間就崩潰了;也有人發現自己明明記憶很熟的文章,寫到後面突然寫不出來了,頓時冷汗涔涔,衣衫都溼了。
這就是文科舉,不管你平時付出多少的努力,大浪淘沙,只留下最後的三個人,才能榮登金榜。而其他大部分都註定是要淘汰的。
楊紀同情的抬頭看了一眼,很快就沉下心來,沉浸在科考之中。
第二部分是“經義”。共有五段文字,全部都是擷取《三經》《五典》上的內容。
“君子之道五百,一言以蔽之,曰:‘儒者四心’。”問,什麼是“儒者四心”?
楊紀蘸了蘸墨,微吟不語。這句話其實不是《三經》《五典》上的內容,而是另一個人說的話。
《三經》《五典》上有很多關於君子做人道理話,有人試圖將它歸納總結成一句話,這就是“儒者四心”。
歷史上任何試圖重新詮釋《三經》《五典》的人大部分都被斥為異類,不被接受。但是這句話卻在讀書人中廣為流傳,甚至連朝廷主流也同樣認可,因為說出這句話的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乃是一位聲名赫赫的“文聖”。
任何一位“文聖”說出來的話,即便是不是《三經》《五典》上的內容,也一樣被視為金科玉律,是讀書人的聖典。
關於“儒者四心”,這位文聖並沒有說出來。但是儒者四心的內容已經充斥在《三經》《五典》的每一頁,讓洋洋灑灑數百言詮釋著。
這其實是很考驗每一個人對《三經》《五典》的考察和理解情況的。因為不同的人,“儒者四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寫出來的自然也是不同的內容。
楊紀微一沉吟,隨即寫下一行字:
“儒者四心,即惻隱之心,是非之心,羞恥之心……以及辭讓之心!”
這並不是胡亂書寫,而是楊紀讀書多年,對於《三經》《五典》的理解。
“人必有惻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