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印度主要手機品牌 (第5/6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t;根據相關媒體報道,截至 2023 年,蘋果位於印度的製造廠已經成功地生產出了佔全球總產量 13% 的產品。而到了 2025 年,蘋果將會把其全球總出貨量中的 25%-30%交由印度製造廠負責製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四、印度自主研發品牌手機的發展與挑戰
1、主要發展
印度手機制造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過去依賴中國進口手機整機到現在的基本自給自足,離不開小米、OPPO、VIVO等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投資和建廠,以及印度本土品牌的崛起。印度政府也積極推動本土手機制造業的發展,透過提供政策支援和稅收優惠等措施吸引國內外投資。
2、面臨挑戰
儘管印度自主研發品牌手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產品在核心技術和功能上與國際大廠存在差距。同時,印度手機制造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尚不完善,核心元器件仍大量依賴進口,這也限制了本土品牌的發展空間。
那麼為什麼印度本土手機品牌會遭遇慘淡的命運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代工質量太差。據報道,印度本地手機廠商主要依靠中國ODM廠商(如聞泰、華勤等)進行整機設計生產,然後直接運往印度銷售。但自2015年3月起,印度政府為了鼓勵國內產業生產的本地化,將移動裝置整機的進口稅率由原本的6%大幅調高至12.5%,這樣一來,移動裝置整機的利潤將被大幅蠶食。
為了應對這一政策,中國ODM廠商與印度手機公司改變了合作模式,在國內將SKD(半散裝件)做好,然後運往印度,再在印度當地完成最後的整機組裝。然而,由於印度當地缺乏完善的產業鏈和技術人才,這種簡單粗暴的組裝方式導致了產品質量低下、故障率高、售後服務差等問題。與此同時,中國手機廠商則在印度建立了自己的工廠和研發中心,並提供了更多樣化、更高價效比、更符合當地消費者需求和喜好的產品。
因此,在產品質量、價格、渠道、營銷等方面都處於劣勢的印度本土手機品牌,在與中國手機廠商的競爭中逐漸失去了市場。雖然印度政府試圖透過提高關稅、限制進口等措施來保護和扶持本土產業,但這些措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印度手機制造業的短板和問題。如果印度本土手機品牌想要在市場上有所作為,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