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印度聖雄甘地 (第4/5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果甘地死在獄裡,估計會生暴力戰爭,這是英國所擔心的。因為英國正處於二戰之中,沒有時間處理印度自治運動。
戰爭結束後,處於內外交困的英國政府懾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再起的壓力,答應印度獨立的要求。但因印、穆兩教的分岐對立由來已久,加之英國分而治之政策的影響,印、巴分治已成定局。甘地為維護印度統一不懈努力,終無回天之力,只好接受分治。
獨立後甘地獲得了印度人民和國大黨的崇高敬意,但他卻大權旁落,其終身為之奮鬥的非暴力理想也被束之高閣。
印巴分治後,民族仇殺卻開始了,伊斯蘭教徒逃往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從巴基斯坦撤出,這期間的民族仇殺暴力事件不斷上演,此時甘地又站出來,在兩派間奔走,希望雙方和解。對於甘地“非暴力”行為,一些印度教極端人物對他表示不滿,他們公開抵制甘地勸和行為,並與伊斯蘭教不斷髮生暴力對抗。1948年1月30日,甘地前往一個印度教的祈禱會上,他被印度教極端分子高德西連開三槍。甘地遇刺彌留之際,他依然要求人們寬容兇手,甘地寬容贏得民眾的同情,就連兇手最後審判時也對甘地很尊敬。
對印度人民而言,甘地給予這個國家,不但是獨立、自由和民主,還有信仰。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尼赫魯——甘地”家族,就是深受著甘地的影響。在這個家族裡,先後出現的三名印度領導人,都與甘地有著密切的關係。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是和甘地一起為印度獨立而廢寢忘食、鞠躬盡瘁的戰友;印度迄今為止唯一的一位女總理、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也是深受甘地的影響(與聖雄甘地無血緣關係。因為嫁給了一位也姓“甘地”的記者費羅茲·甘地,所以她的姓跟西歐一樣,隨夫姓由“尼赫魯”變成了“甘地”),而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也繼承了母親的遺志。可以說,甘地影響了近現代印度的歷史。
甘地的生日,10月2日,被定為甘地紀念日(Jayanti),是印度的國家法定假日,也是國際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紀念日。
在相當一部分人看來,甘地也有做得欠缺的地方。在二戰期間,甘地不僅在印度國內宣揚“非暴力”,還致力於將這個思想推向世界。然而《晏子使楚》中有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基於印度本土提出來的戰略不一定適用於他國。像當時的猶太人就不可能採信這個思想,本來猶太人就在法西斯的勢力下舉步維艱了。甘地卻在此時主張喚醒法西斯良知,他的具體行動是給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