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三鹿野苑 (第4/5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築,笈多王朝時曾予重修。
答枚克佛塔是佛舍利塔,也彌勒菩薩授記塔,是阿育王時期建築,整體雄偉高大,看到這兩千多年前的建築,不禁讓人驚歎折服。塔身上刻著精美絕倫的石雕壁畫與銘文,手法之精巧,實在讓人震撼。從精舍遺蹟向東穿過大大小小的佛塔,高大莊嚴的梅呾麗耶塔(答枚克佛塔)呈現眼前。這是鹿野苑的標誌性建築,高40餘米,直徑達28餘米,梅呾麗耶意為“彌勒”或“慈氏”,即表示釋迦如來授記彌勒菩薩將來成道和轉法輪之處。
答枚克佛塔分為兩層,頂部的塔剎和欄杆已毀壞,一層為青色砂岩砌成,二層為紅砂岩砌成,圓周巧妙設計成八瓣蓮花,花瓣間的連線處刻有各種精細圖紋,其中有卍字、蓮花、雲勾形樹葉、多種圖案花邊等,精美絕倫。每瓣蓮花中央設有一佛龕,其中原供奉笈多王朝時期的佛等身像,可惜上世紀五十年代被人盜走。
牟拉甘陀庫底精舍的廢墟中標有佛陀在頭一個雨季中的駐錫地,在這東面,就是1931年新建的根本香室精舍(Mūlagandhakuī vihāra),那裡有精美的壁畫,介紹佛陀的生平,再後則是鹿園,仍有鹿群在那裡生活。
2、阿育王石柱殘柱
柱高15米,上有內容為禁止破僧的婆羅謎字型銘文,柱頭已斷,但底部仍然在原址。原來的柱高達10多米,頭部雕有四面獅像,該獅像現被作為印度國徽的圖案。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2米多)儲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館”中,該館建於1910年,另藏有一些有印度佛教藝術的珍寶,其中包括300多幅圖畫。
阿育王石柱是孔雀王朝時期的代表性雕刻建築,阿育王立這個柱子是為了紀念他的征戰和宣揚佛法,柱子大概十幾米高,頂上有四隻蹲著背靠背的獅子,象徵著佛法從鹿野苑向四面八方傳播開來。獅子朝四個方向怒吼,象徵著佛法四處傳播。而四法輪刻在獅子下面,表示法輪永遠轉動。那個四世紀的石刻像展示了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後,初次在鹿野苑講法的場景。這個石刻被認為是印度佛像藝術中的經典之作,反映了佛教的傳播和影響。
3、喬堪只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稱為五比丘迎佛塔,建於笈多王朝,原為覆缽型型,頂端的八角亭是莫臥爾帝國時(16世紀)所建。
4、菩提樹
鹿野苑也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樹,是阿努伽里加·達摩波羅(Anagarika Dha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