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在九國之中,感應便很是強烈,只覺得拔劍機緣就在前方……”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放開心防,讓王真人來感應她的思緒,相信王真人可以拿捏分寸,不至於窺探太敏感的隱私,但阮慈此時對任何人都難以有這樣的信任了。還是口述為主,時而也伸手一劃,幻出當時情景,又藉著回顧前塵,向王真人討教許多感應法的心得。
王真人對她道途,一向是十分上心,他教徒兒時是極好的老師,對阮慈疑問,一一細心解答,道,“感應法的確可以互相攻訐矇騙,但其中也遵循了一定的規律,譬如太史宜把你誆騙去良國,他是放大了你對拔劍的感應,卻又巧妙地抹去了你對危險的預知。就感應來說,可以矇蔽、欺騙,卻難以無中生有,你感應到的必定是真的,但卻未必是全部。”
又道,“這是《太上感應篇》第三章 裡的法門,你此時應當還未修持到。”
阮慈藉此又說起自己修持感應法所得,問道,“感應無法無中生有,是否因為感應並非是人對物、人對人的直接聯絡,而是神念和虛數的對話?”
王真人凝眸望了阮慈許久——其實對修士來說,是否背對著對方,是根本沒有影響的事情,神念之下,整間屋子的景象自然盡收心底,阮慈感應到王真人視線,突覺自己實在太小孩兒氣了些,面上微紅,轉身說道,“你看我做什麼?”
她除了剛才行禮時賭氣叫一聲老師,此時竟連尊稱都忘了,只是‘你’、‘我’個沒完,王真人也不和她計較,只是點頭道,“你的確還算有些天資。”
這在王真人口中說出,已是極難得的誇獎了,阮慈愕然一挑眉,王真人倒是若無其事,只道,“大道三千,任何人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闡述,倘若你的闡述有些許切中真實,自然會得到反饋。求道,本就是個不斷修正自己,不斷靠近大道的過程。你覺得感應是己身和虛數的對話,這是你的闡述,不過我要問你,你覺得虛數是什麼?”
阮慈在築基期時,和王真人談玄論道,多數是她來問而王真人解答,但此刻卻真有些不分尊卑、皆為道友的感覺,王真人修為雖高出她許多,但卻並未有半點傲慢,問得也十分坦然誠懇,充滿了求知慾和好奇心。
仔細想來,他也未必和阮慈一樣,肉身跌入虛數,又停留了那樣長一段時間,雖是洞天真人,但見識也有不如阮慈之處,難為他半點不曾掩飾,求道之心,便是在恩怨糾纏的徒兒面前也絲毫不加掩飾。又或者對王真人來說,兩人間本就沒什麼恩怨,一向是隻有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