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理寺審問 (第6/7頁)
使用者2398734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取他們所知道的有關趙軒的言行舉止、近期活動等資訊,並與趙軒的口供進行比對,查詢其中的疑點和矛盾之處。
-對涉案大臣進行審問,核實他們所提供的關於趙軒刺殺的指控是否屬實,同時注意觀察他們的表情、語氣和言辭,判斷其是否存在誣陷或隱瞞的情況。
證據分析與邏輯推理
-對收集到的各種證據進行綜合分析,運用邏輯推理和專業知識,還原案件的發生過程,判斷趙軒是否有作案的時間、機會和手段。
-結合案件的背景和相關人員的動機,對證據進行深入解讀,查詢其中的關聯性和因果關係,以確定趙軒是否為真正的兇手。
必要時啟動三司會審
-若案件重大複雜,大理寺官員會會同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從不同角度對案件進行調查和稽核,確保案件得到公正、準確的處理。
大理寺官員首先對案發地點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勘查。他們一寸一寸地搜尋著現場,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在一片草叢中,發現了一把帶血的匕首,刀刃上的血跡尚未乾涸,經檢驗,確認為太子侍衛的血。然而,趙軒的隨身物品中並未有此匕首,且趙軒身上也無搏鬥受傷的痕跡,這一發現讓案件陷入了更深的迷霧之中。
接著,他們開始詢問現場的所有目擊者。一名小太監戰戰兢兢地回憶道:“當時場面十分混亂,我只看到一道黑影閃過,緊接著就聽到侍衛們的呼喊聲,並未看清那黑影究竟是誰。”而其他侍衛的證詞也多有模糊不清之處,僅有的幾個較為確定的描述也相互矛盾,無法確定那黑影就是趙軒。
在調查趙軒的背景時,他們發現趙軒出身書香門第,家中一直秉持忠君愛國的思想,且趙軒在學府中一直成績優異,品行端正,似乎並沒有強烈的刺殺動機。而他與涉案大臣之間的往來,雖有接觸,但也並未發現有足以驅使他冒險刺殺的利益關聯。
傳訊趙軒時,他詳細地講述了自己案發時的行蹤,稱自己當時正按照安排在一旁整理比試資料,聽到動靜後才趕過去,有多位學子可以為他作證。他的口供條理清晰,且與部分證人的證詞能夠相互印證。
面對這種情況,大理寺官員們陷入了沉思。他們深知,這背後必定隱藏著更深的陰謀,無論是罪臣的誣陷,還是有其他勢力在暗中操控,都需要他們更加深入地去挖掘真相。於是,他們決定擴大調查範圍,不僅在宮廷內尋找線索,還派人到京城各處以及與案件相關人員的家鄉去探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