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黨的掐架。
三天後,湊熱鬧的官員發現不對勁,立馬抽身看事態。
兩黨涇渭分明,一方彈劾徇私舞弊、欺君大不敬,一方彈劾禍亂中樞、滋事漁利。
又三天後,皇帝滿意了,制衡達成,宣佈親自觀看會試卷並舉行殿試。
三月二十,殿試重新排名公佈,陳於泰狀元、吳偉業榜眼,名不見經傳的夏曰瑚為探花。
一甲進士及第三人,二甲進士六十七名,三甲同進士七十九名。
皇帝不僅肯定了周延儒一眾主考官的公正,還親自在陳於泰試卷上批語:精通經史、敏悟好書。吳偉業的試卷批語:正大博雅,足式詭靡。
試卷公佈,皇帝創造了一個成語,瞬間結案。
足式詭靡意為足夠奢華、又缺一點樸實,似乎恰當描述了僅有23歲的未來文學家,皇帝這點眼光倒是合格。
但這時候的吏部尚書辭官,左都御史閔洪學轉任吏部天官,主持新科進士敘官之事。
周溫鬥,第一回合平手,皇帝十分滿意自己的手段,朝臣好像也‘懼怕’皇帝言出法隨,齊齊揭過這件事,朝堂迴歸日常撞鐘模式。
陸天明仰天長嘆,我滴媽呀,你們總算完了,該我濟世行醫了。
三月下旬,官場和新科士子舉辦宴席的時候,京城出現了一群校尉。
一般來說,穿青衣的全是正式校尉,拿哨棒的是巡街校尉,拿文書的是坐衙校尉,挎刀的是正衙校尉。
新出現的校尉很另類,每個人都掛著閃亮的雲紋銅質腰牌,一人夾著文書挎刀,五人挎刀背弩。
他們六人一隊,殺氣騰騰,不找百姓,專找貴人、富人。
一開始的時候,百姓完全沒看懂,後來才知道皇帝親軍在濟世行醫,貴人的診金很可觀,得校尉拿箱子抬。
公侯伯一家不落,校尉挨個拜訪了一遍。
接下來是四品以上京官,照例一府不落。
再下來才是商號、酒樓、貨棧、書局、藥房、鹽糧布行,這次連京郊都躲不過。
百姓為之絕倒,原來陸神醫的行醫方式是賣書。
不買也行,但你看到了得打欠條。
若不打欠條,抗旨不遵,扔詔獄反省。
他們三天拜訪一次,聽說恭順侯已經打欠條三次,每次都翻倍,從最初的千兩書價漲到四千兩。
四月初九,正陽門外城大街的濟民藥店,百姓人山人海,衚衕裡的牆上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