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被調到開封禁軍做馬軍教頭。所以他才有祖傳的夏人劍,馬上的功夫也還過得去。
和郭京並肩而行的是斯斯文文的小白臉劉無忌,他雖然是個假道士,不過卻是進過學的。所以肚子裡面有點墨水,樣子也像個文士,現在穿著儒服頭戴士子巾,肩上揹著一大捆畫卷,一隻手裡還捏著把展開的摺扇,一邊走路一邊給自己扇著。
一行四人都有了新的身份,武大郎和傅和尚不必說,便是哪家的僕童了。
郭京則扮個西軍的軍將,稱“某部將”——部將是軍中的差遣,是在“將兵法”實行後出現的,位於“正將”、“副將”之下。
劉無忌則扮個幕僚官,稱“某機宜”。機宜就是書寫機宜文字,是個幕職差遣,許多衙門下都有這類幕職存在。
而在“某部將”、“某機宜”的背後,還有一個不存在的進京讀書的“某衙內”和“某衙內”他爹“某觀察”——衙內是官二代的意思。觀察使是武資階官,正五品,在北宋來說是很大的官了。不過“觀察使”這個官還分成兩種情況,一是正任,二是遙郡。
正任的意思就是武階官便是“某某觀察使”,而遙郡則是個類似名譽性質的官,正式的武階官通常是“某某大夫”。武臣拿到“正任”之前通常會先拿到“遙郡”,然後再“落階”,也就是落去原任的階官,將遙郡變成正任。
所以被人尊稱為“觀察”的武官也有“正任”和“遙郡”兩種情況,在西軍中“觀察”也就有一大堆了。
“機宜。”當一行人走到東十字街口的時候,已經戴上了帷帽的郭京突然開口說起了關西話,“灑家見這裡好些個茶鋪,該去哪間?”
劉無忌搖著扇子說:“尋最大的便是。”
郭京撩起帷帽的紗罩,露出張粘了大鬍子的黑臉,四下一看,便指著名為蘇家鋪子的茶坊道:“那間便是了。”
“好,就去那間。”
聽到劉無忌吩咐,郭京便邁開大步,快步流星往蘇家鋪子而去。
選擇蘇家鋪子販假,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蘇家鋪子是新開張的,原來在那裡的是另一間茶坊,一年前不知怎就壞了事(估計是和武家畫齋一樣),被迫把鋪子盤給了開封府赫赫有名的蘇家老醋少東家蘇利達蘇大郎,於是就變成了蘇家鋪子。
而那個蘇利達雖然酷愛書畫文玩,但畢竟不是行家,在東十字街口勾當的時間也短,熟識的人自然也不多。
武好古等人去他那裡,也就不容易被人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