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鄭莊公跟他親媽、親弟弟都翻臉了。[1]
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722年(魯隱公元年),即春秋的第一年。也就在這年,立國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亞述滅亡,只剩下猶太王國苟延殘喘。但,亞述滅以色列是見怪不怪的外族入侵,鄭國卻是地地道道的禍起蕭牆。春秋史以母子兄弟的窩裡鬥來開篇,雖然要算碰巧,卻也意味深長。
先看人物關係。
本案的男一號,當然是鄭莊公。莊公是鄭國第三任國君,鄭武公的嫡長子,名叫寤生。武公的正妻是申國的公主,史稱武姜。武,是丈夫的諡號;姜,則是孃家的姓。申國據說是伯夷之後,姓姜;鄭國則是厲王之後,姓姬。武公娶武姜,不過姬姜兩族長期通婚之一例。
武姜給武公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叫寤生,老二叫段,都是嫡子。刀兵相見的,就是這哥倆;翻臉不認人的,則是寤生和武薑母子。
奇怪!親媽親兄弟,血濃於水,怎麼就水火不容呢?
正史的說法是因為武姜不喜歡老大。不喜歡的原因也很怪異,據說是因為老大出生時兩條腿先出來,著實把武姜嚇了一大跳,因此管他叫“寤生”,也就是“倒著生”。
倒著出生的寤生,從小就不受疼愛。後來有了弟弟,老媽的一片愛心便全部給了段,甚至多次在床上吹耳邊風,要武公立段為太子。只不過,未遂。後來武公去世,寤生接班,武姜又為段討封地。這時武姜已是老夫人,相當於後世的太后,自然得逞。叔段如願得到了京邑,從此人稱“京城大叔”。大,就是太,也讀太。京城大叔,就是“住在京邑的鄭君之頭號弟弟”。
叔段得到京邑之後,便開始擴軍備戰,圖謀不軌,《左傳》稱之為“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完,就是高築牆;聚,就是廣積糧;甲是甲冑,兵是兵器;卒是步兵,乘是車兵。總之,叔段建立了“反政府武裝力量”,武姜則在鄭都充當臥底和線人,兩人合謀要奪取莊公的君位。
魯隱公元年,叔段自認為羽翼豐滿,計劃偷襲鄭都,武姜也做好了開門接應的準備。莊公得到訊息,派大夫子封率領二百輛戰車伐京。京人聞訊,立即宣佈與叔段劃清界限。叔段無力抵抗,只好狼狽逃竄到鄢。莊公當然不會讓他在鄢安家落戶,便揮戈東進。五月二十三日,叔段再次逃亡。只不過這回他逃到了衛國的共(讀如恭),從此叫共叔段。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10N63.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