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結界科學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及為什麼結晶池的鹽注入濟水之後,再蒸發一次就變成了精鹽這個情況——並且全過程幾乎是自動的,人類除了在固定的時刻開啟水門放水幾乎無事可幹。
因為缺乏了現代鹽業的不少判斷、處理和加工工序,所以,這個時代的人並不理解如何根據鹽滷的情況調整,他們幾乎是完全的,嚴格的,甚至是一絲不苟的按照商王留下的記錄在做。
而這就因為季節、陽光和時間的變遷,而導致產出的鹽滷並不是每次都合格,也不是每次都能產出足夠的鹽滷來。
這種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有時候的產出的粗鹽不僅苦得驚人還會毒死人,為什麼有時候不需要再加水溶解就和精鹽沒區別。
這種完全無法控制生產程序和結果的情況,就是宗教和神話誕生的苗床,正如同人類在農耕時代完全無法控制大量的變數,於是不得不只能選擇相信土地神和其他什麼神靈在主宰這一切。
子受對此也早有預料,甚至樂見其成,與其和古代人解釋化學和鹽滷結晶原理,還不如讓他們就當做是一種宗教儀式,一絲不苟的完成整個工序,至於說這套工程能夠用多久就不是他的問題了。
何況說,在因為季節和時代變遷而導致完全無法使用之前,起碼能夠用一兩百年之久了,這已經是相當偉大的工程成就了,就是身體和理智有點受不了。
隨著秋冬季踏著不可阻礙的時間長河而來的時候,子受他們就不得不返回沫都了,一部分的武士留下了,他們變成了遙遠的邊陲之地的新的封君貴族,在商周乃至秦代,都沒有多少故土難離的情緒,人們因為環境和土地貧瘠化而遷徙是很正常的事情,直到周圍容易居住和開發的地方都開發殆盡。
到了那個時候,因為周圍都是窮山惡水,才凸顯出自己家園的美好和繁榮,從而誕生故土難離的安土重遷的思想,因為這種思潮的根源就是你的搬遷通常意味著一次極大的冒險,而且還是可能後果更糟糕的冒險。
相反西方人顯然沒有多少這些情愫,其原因就是他們的那個農業水平,去哪裡都是一樣的,說不定換個新的地方,因為獵物更加豐富,土地沒有被荼毒(古代歐洲蠻子除了羅馬這種文明人外,種地的方式只能稱之為荼毒了。)的地方說不定生活還會變好。
出去的時候,帶著大量的粟米糧草和武士出去,回來的時候,只有一半的人和數量龐大的奴隸,還有對於商代人來說,難以理解的白花花的精鹽與堆積如山的海魚乾。
魚對於沫都的普通人,至少是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