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陽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天,殲滅日軍5000人,炸燬日軍重炮18門。這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的首次勝利,史稱‘喜峰口戰役’,又稱‘喜峰口大捷’。戰後,趙登禹被提升為132師師長,1934年,趙登禹被授予中將軍銜。”
(三十四)
1933年秋天,已經被提升為29軍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駐防張北縣。這一天,興致極高的趙登禹到附近的殿布青山上打獵,獵獲了兩隻紅色的狐狸,當地人為火狐,這種火狐同白狐(白色的狐狸)都是狐狸中的珍品,是很難遇到的,即使遇到了也很難獵獲得到,因為這種狐狸極聰明,行動矯捷迅速。戰國時代的孟嘗君就曾將白狐做成的狐皮大衣貢獻給了秦王,從而讓秦王對待他有了好的態度!張北當地乃至塞北的人們,大多是在獵獲了狐狸之後取狐皮製皮帽,但趙登禹卻沒有這樣做!”說到這裡,謝明華停了下來,喝了一口滿是茶質的白瓷缸子中的已經涼了的白開水,他不慌不忙地裝上一代煙,點燃了,深深地吸了兩口,然後大聲地咳嗽著,啞巴大媽胡玉雙從炕沿上站起來,走過去在他的背上捶了幾下。謝明華繼續講到——
“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趙登禹派副官奔波了六百里地,將這兩隻火狐交給了北平萬牲園,現在叫北京動物園。為此,他還寫了親筆信。據說,現在這封信現今就存在於BJ檔案館。”
據查,信中寫到:
敬啟者:
蔽師駐防塞北者,日前偶在該山得獲火狐兩隻,因蔽處不便飼養,恐日久傷其性命,殊為可惜,素諗貴園萬牲羅列,以供遊人觀瞻,茲特派副官單永安,攜往送上,即請查收為荷,次致萬牲園。
師長趙登禹拜啟
自此,趙登禹常德打虎、張北獵狐的故事便流傳了下來!趙登科說堂哥趙登禹一身武藝但卻常懷仁慈之心,這話不假!但此時,國家的大好河山在被日本人侵略蹂躪,自己父老鄉親們被人欺辱,作為守土有責的國軍29軍的一個師長,每念及此,他便扼腕嘆息!他對兩隻火狐尚且憐惜其性命,對他的官兵他又怎麼會不是這樣呢?!可以說,趙登禹對侵略者對惡勢力有多大的仇恨,對老百姓對國軍將士們乃至眾生,就有多少人愛與慈悲。
“話說1937年7月,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爆發了‘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趙登禹正是在這個時候殉國的,他是抗戰殉國的第一位師長。1937年7月7日下午,日軍藉口一個士兵失蹤,要進入29軍的駐地宛平城搜查,當時駐守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