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大航海時代 (第2/3頁)
飄逸的腿毛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俊他們的成功率,賈瓚將後世西班牙製作的成熟木帆船,馬尼拉大帆船加以改進,並交給了吳俊。
經過改進之後的馬尼拉大帆船,採用中式硬帆,全長四十米,載重一千兩百噸,可搭載一百一十人。
這種西式船體加中式硬帆的船,既有西式船船體堅固耐用,又有中式船節省人力,靈活多變的特點,可以輕鬆應對遠洋航行。
在這個十五世紀初葉,足以稱得上是設計最為先進的船隻。
也幸虧賈瓚本人前世喜歡鼓搗一些木船模型,對這種船相當熟悉,這才能憑記憶力畫出圖紙。
他腦子裡其實還有比這種船更大的蓋倫船。
但改良後的馬尼拉大帆船本身就是為遠洋設計,已經足以應對此次任務了。
蓋倫船這種大船,還是以後拿來當軍艦使吧。
吳俊並未想過賈瓚竟然如此重視他們此行。
一聽真的可以青史留名,除了壓力倍增之外,更多的還是滿心向往的榮耀。
他整理了一番衣冠,鄭重的朝賈瓚一禮,道:“王爺諄諄教誨,草民謹記在心,必不負王爺重望,草民一定將王爺所需帶回來。”
“好,本王便在長安等著你們好訊息”,賈瓚笑著點頭。
吳俊帶著東西,懷著興奮與慎重的心情離開了王府。
賈瓚親自將他送至大門之外,知道他了馬車之後,依舊沒有回府,只是站在飛簷之下,靜靜的望著越走越遠的馬車,心情頗為沉重。
其實以華夏的位置而言,在風帆時代要前往美洲,要遠比同時代的歐洲要困難很多。
風帆時代影響船隻航行有兩大關鍵要點,一是風向,二是洋流。
很可惜的是,太平洋上的風向和洋流基本是自西往東,要從華夏抵達美洲,基本是逆流而行。
同樣的條件,大西洋也是如此,但歐洲地理條件好,他們順著洋流抵達美洲東海岸是順流而下,不必像華夏這麼費勁。
要想從華夏抵達美洲,現在唯一可行的方法,就只有先借助日本暖流先往北走。
再順著北太平洋洋流抵達阿拉斯加海岸,然後再經加利福尼亞洋流往南,最遠可以到達墨西哥。
返程就簡單許多了,只需順著赤道暖流即可一路到達菲律賓。
然後順著分支出來的日本暖流往北行駛,最終可以抵達琉球。
到了琉球,再回中原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這條路線,其實就是大名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