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歷史 各奔東西 (第3/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改革皇帝在登基二十年後宣佈退位,並把另一個正帝也拖下了水。這事如果發生在中國,是要被儒家稱頌為“禪讓”的。在羅馬,也要算高風亮節。
可惜這時的羅馬早已沒有道德可言。官場上的唯利是圖,政治上的腐化墮落,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奪利和勾心鬥角,即使蘇拉和愷撒復生也無法整肅。比如西塞羅在擔任總督時就大發橫財,卻毫無愧色地以君子自居。
當皇帝,可比當總督更有誘惑。
因此,戴克裡先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看到了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為了爭奪皇位而重開內戰。最後,皇帝又變成了一個人。當然,是在消滅了所有對手之後。
這個人,就是君士坦丁。
君士坦丁成為羅馬皇帝后做了兩件事情:一是釋出《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在羅馬的合法地位;二是把帝國的首都遷到了東方的拜占庭,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這兩件事,就像中國的黃河改道一樣,徹底改變了羅馬今後的走向。君士坦丁遷都六十二年(392)後,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又三年後,羅馬帝國分裂,首都在羅馬的叫西羅馬帝國,首都在君士坦丁堡的叫東羅馬帝國。
此後二十五年,中國的東晉滅亡,南朝開始。
半個世紀後,西羅馬帝國亡。
羅馬的興亡留下了一大堆問題。比方說,他們為什麼能堅持共和制度五百年之久?為什麼又不可逆轉地走向帝制?為什麼成為帝國以後就動亂不止?為什麼動亂不止卻不崩潰?為什麼最後會分裂為東西兩半?
同樣的問題也可以問大漢:為什麼四百年的歷史會一刀兩斷?為什麼後來又死而復生?為什麼復生之後又終有一亡?為什麼漢亡之後是長達三百六十九年的動亂和分裂?
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也許,我們回答不了,或者無法給出標準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必須到制度和文化那裡找原因。
[2]羅馬帝國的這個黃金時代是公元96年到192年,正值中國東漢的和帝到獻帝期間。
[3]此後一百年,羅馬帝國危機爆發,農業衰落,市場蕭條,政治混亂,外族入侵,史稱“3世紀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