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獨立公國。
以後稱王,也順理成章。
後來曹丕稱帝,更是水到渠成。
那麼,如此重要的一步,是誰幫曹操邁出的?
董昭。此人總是在關鍵時刻出場。當年幫助曹操迎奉天子的是他,現在策劃封魏公稱魏王的也是他。為此,董昭東奔西走,上躥下跳,造足了輿論,做足了文章,終於形成議案,並得到皇帝的批准。[4]
但,董昭也在一個人的面前碰了釘子。
這個人就是荀彧。
荀彧出身名門,祖父當過縣令,父親當過國相,叔父位至三公。他本人既是名士,又是重臣,在士林中威望甚高,好評如潮,在朝廷官居尚書令(宮廷秘書長),在曹操集團中的地位則相當於蕭何兼張良。
顯然,如果由荀彧領銜提出封公建國的議案,較之董昭等人,分量要重得多,身份也合適得多。
所以,董昭要以秘密徵求意見的方式去見荀彧。
荀彧卻潑了一瓢冷水。他對董昭說,曹公興義兵,除暴亂,平天下,原本為的是匡扶朝廷,安定國家。他秉持的是忠誠,堅守的是謙讓。君子愛人以德。你們如果真愛曹公,就該幫他保持晚節。封魏公,怕不合適。
曹操深感失望並大為光火,竟以勞軍的名義把荀彧調往東征孫權的軍中。荀彧走到壽春(今安徽壽縣)就一病不起,不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歲。[5]
荀彧的死因有兩種說法:憂鬱而死,被逼自殺。據說曹操派人給他送去了一個食盒。荀彧開啟一看,裡面空空如也。於是荀彧服毒。這事當時就鬧得沸沸揚揚,朝野謠言四起,至今仍是無法破解的懸案和疑案。[6]
其實,荀彧是死於理想的破滅。
荀彧、魯肅和諸葛亮,可能是曹操、孫權、劉備三大集團中最重要的人物。他們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行動綱領和戰略方針,也都影響了各自的君主。因此他們不能以“謀士”名之,而應該稱為政治家。
但,三人的情況卻不相同。
魯肅最簡單。他不是名士,孫權也不是士族,沒那麼多負擔。所以魯肅可以直言“漢室不可復興”,孫權也可以一會兒反曹,一會兒降曹。因為在孫權那裡,反曹與擁漢不矛盾,降曹與擁漢也不矛盾。要對付劉備,就說曹操是漢相;要聯合劉備,就說曹操是漢賊。
這是典型的實用主義。然而以東吳之弱小、生存之艱難,恐怕也只能如此。要孫權為理想而獻身,那是辦不到的,何況他本來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