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張勳和他的北洋 1從默默無聞到一戰成名 (第2/8頁)
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度來看,其實都是很小的事情。真正讓大家開始兵戎相見,直皖戰爭,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等等,把中國拖向混亂,將全國人民、全中國的知識分子、仁人志士,包括軍閥在內的所有人共同努力了六年的成果全部付諸東流的原因,其實就是張勳。或者說,張勳他就是一個藥引子、導火索,因為他本身並沒有那麼大的能量,是大家利用了他,讓他跳上歷史的舞臺蹦躂了兩下,結果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俗話說,三歲看老,當我們講述一個人的故事時,總是習慣於從他的小時候講起。當我們講司馬遷和司馬光這樣大師級的人物時,當然要談他們的偉大作品,但也會經常講一講他們小時候發生的事。那麼,既然現在要講奇葩張勳的故事,自然也要從他小時候的經歷講起。
張勳這個人的經歷,實際上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清末民初的軍閥的經歷,這些人中很少有達官貴人的子弟,或是三公六卿的後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卿都是滿族人,到了民國時代,滿族人就成了遺老遺少,既沒有什麼權力,也沒有什麼力量了。晚清和民國時代的漢人軍閥,都不是什麼達官貴人出身,首先,漢人能混成達官貴人的機率就比較低;其次,能混上達官貴人的人,其後代也沒必要去當兵。中國自古就是重文輕武、重文輕商的,李鴻章和曾國藩這樣的大人物的後代,很少有去前線打仗的。於是,第一代北洋軍閥,從袁世凱到後來的馮玉祥、閻錫山等人,絕大多數都是草莽出身,張勳也不例外。張勳小時候家境特別貧苦,8歲的時候就死了娘,12歲又死了爹。總之他從小就命硬,先克媽又克爹,甚至在他親媽死後,他爹還給他找過一個後媽,結果張勳把他的後媽都剋死了。
張勳從小就特別頑劣,他的後媽教訓了他,他就跑到伯母家去告狀。因為他的爸爸已經死了,是他的後媽在撫養他。張家的宗族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張勳這一告狀,大家把他的後媽叫到祠堂裡痛斥了一頓,這位後媽非常憤慨,一怒之下投井自盡了。張勳就這樣成了孤兒,不得不自求生路。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到大戶人家去,給人家放牛放馬,因為他比較能幹,所以慢慢當上了小廝,跟在少爺身邊,後來又混成了書童。就這麼混啊混,一直混到25歲了,還在給少爺當書童。在當時那個年代,從文的人25歲已經可以中舉人或進士了,從武的人25歲也可以在前線戰場上得軍功了,所以張勳可以稱為“小器晚成”。
張勳26歲時才由人薦往南昌府衙內,死了一個旗牌兵。而這時附近的清節堂裡有位李姓老太太給長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