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張勳和他的北洋 4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第1/5頁)
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民初國會是唯一的一次全民參與的民主選舉,北洋時期之後再沒有過這樣的選舉了。民國政府時期,因為沒有統一全國,所以也沒有過全民參與的選舉,包括蔣介石的第一個國大,叫作萬年國大,其實也是土豪劣紳的國大。但說這期間完全再沒有過民主選舉,其實也不準確,因為後來還是有過民主選舉的,只不過是發生在邊區而已。而且邊區的民主選舉比民初國會更進了一步,不管你有沒有財產,不管你是男還是女,也不管你有沒有固定資產,是不是小學或等同小學學歷,甚至你是文盲也沒關係,只要你是人民,你就享有投票權,或者說是“投豆權”,因為邊區是用豆子來投票的。
美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的這一套選舉辦法,實際上是非常合理的,但我們邊區辦的民主選舉並沒有完全仿照美國,而是打破了一切藩籬,採用了所有選民一人投一票的方式。然而,這種選舉方式從一開始就遇到了問題,雖然賦予了選民投票的自由,但最初的時候,各個村的村民還是不約而同地把手裡的豆子投給了本村的地主。在抗戰時期,我們實行的是統一戰線政策,沒有打土豪和地主,不像紅軍時期。所謂的土豪和地主,其實就是鄉紳吧,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壞,在鄉里辦小學、辦祠堂,在村民中頗有威望,村民們早就習慣了聽從鄉紳的領導,所以即便有了自由選舉的權利,還是把豆子投給鄉紳。不過這種問題很快就被解決了,因為人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真的有權利了,不一定非得把豆子投給鄉紳,為了改變村子裡落後的狀況,首先就要先讓鄉紳下臺,讓其他更有能力的人上臺,所以到了第二屆和第三屆選舉的時候,就出現了更多有意思的現象。
人民的民主選舉意識不斷增強,邊區的選舉制度也在不斷改善。最開始是競選者背對著選民,不能讓參選的人看到誰選了自己,誰沒選自己,以防止打擊報復。所以投票的時候,在每個候選人背後放一個碗,選民想要選誰,就把豆子投到誰的碗裡。但豆子掉到碗裡是有聲音的,而且候選人和選民都是同一個村子的村民,大家彼此之間都很熟,候選人雖然背對著碗,但用餘光還是能掃到選民的,然後他只要豎起耳朵聽聽有沒有豆子落碗的聲音,就知道這個村民有沒有選自己了。所以這種所謂的“不記名投票”,基本上形同虛設。怎麼解決這種問題呢?我們純樸的勞動人民也是非常聰明的,大家在經過每一個候選人身後的時候,都把手裡的豆子丟進碗裡,讓候選人聽見聲音,然後再悄無聲息地把豆子拿出來,這樣一來,就神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