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衷於儲存黃金的方式,對印度的社會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有了阻礙。
印度整個國家讓人感覺都是坐在金山上,富甲一方;而印度人的貧窮,仍舊是肉眼可見。如何應對黃金的反噬,打破印度人坐在金山上,沒有飯吃的惡性迴圈現象,讓社會形成持續良性的發展,是印度當局需要冷靜考慮的問題。
四、印度政府主要措施
對於國內的黃金問題,印度歷屆政府一開始並沒有過多關注。
事實上,“黃金熱”是從古印度的統治階級掀起的,而戰爭年代黃金會“變貴”,這也是在英屬時期的印度政府,不加以干預的重要原因。
但印度獨立之後,國家需要發展,發展很重要的資源就是另一種金子——石油。要購買石油用於發展,國家勢必需要銀行儲備的資金。但印度民眾卻將財富換成黃金放在自己家中,這也是印度金融業很難得到發展的重要原因。後來政府也明白,需要給民眾的“黃金熱”降一降溫,於是在1968年出臺了嚴格的《黃金管制法案》。在該法案中,印度政府禁止相關工坊製作14克拉以上的首飾、規定每人可以擁有的黃金上限等。
方案的實施,一定程度上給“黃金熱”降了溫。但很快,黑市交易中黃金的佔比開始劇增,民眾也開始陸續轉向從黑市購買黃金。這樣一來,方案的實施反倒引起了不良反應。於是在1990年,印度政府廢止方案,並授權相關金融機構製作與售賣黃金。
然而,這個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在印度經濟高度發展的階段並沒有引起重視,一旦財政再度因為油價與金價的變動產生赤字,政府不得不再次出臺黃金政策。
2014年,印度政府頒佈黃金債券若干政策。在政策中規定,人們可以將自己的黃金存到銀行,這些黃金會在銀行產生利息,使用者可以選擇年限儲存。而銀行就用這些黃金兌換印度盧比,用於投資與發展經濟。這就相當於我們老百姓將人民幣存入銀行,只不過印度多了黃金儲存這一步而已。
有的人會說,那難道印度民眾不再擔心銀行倒閉了嗎?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近些年來印度銀行業的發展,加上印度政府的大力扶持。而且,民眾存入的銀行,多為國有或者是連鎖銀行——這類銀行並不容易倒閉。這正是民眾對“黃金債券”,表現出熱烈情緒的重要原因。
當然,這僅是政策一開始釋出時的情景。事實上隨著近些年的觀察,國際經濟的通脹導致民眾對投資並不信任。而印度三分之二的黃金又在農村,這些社會中下層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