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策的決定其實是正確的,以五百甲士,據喬家塢堡而守,未必就一定會敗,但孫策若是棄守喬家塢,率軍奔歸皖城,卻必敗無疑,因為袁否有騎兵,人的兩條腿怎麼可能跑得過戰馬的四條腿?
不等孫策的五百甲士逃回皖城,袁否的騎兵就早已經追上他們。
野外決戰,五百江東步卒又怎麼可能抵擋得住袁軍鐵騎的衝鋒?
所以只能死守喬家塢堡,等待周瑜大軍回援,從時間計算,多則兩天,快則一晝夜,周瑜大軍就必定會回援喬家塢!
不過,在喬家塢堡還有個極大的不安定因素。
這個不安定因素便是喬氏的五百多鄉勇民壯!
若是平時,孫策根本不會將喬氏的這五百多鄉勇民壯放在眼裡,然而現在,孫策身邊只剩五百名甲士,而袁否卻又是挾恨而來,喬氏的這五百名鄉勇民壯的立場就立刻變得舉足輕重起來,他們若是倒向袁否,裡應外合,則孫策必敗無疑!
所以孫策必須找到喬玄,向他曉以利害,既便不能迫使喬氏偏幫孫氏,也至少要喬氏保持中立,不要倒向袁否一方。
孫策找到喬玄簡單說明,喬玄便很乾脆的答應中立。
世家豪族考慮問題,永遠都會以家族利益為出發點。
譬如此時,喬氏保持中立無疑是最符合家族利益的。
因為最後無論是孫策贏,還是袁否勝,喬氏都會與勝出的一方結為姻親,既然都成為了姻親了,孫策或者袁否還會再為難喬氏嗎?
反之,如果喬氏在此時貿然選擇站隊,則是危險的。
若是押對了寶則還罷了,若是押錯了,則無論孫策,還是袁否,只怕都不會輕易放過喬氏,或者,礙於大喬、小喬的面子,表面上不會做什麼,背地裡卻必定會極力打壓喬氏,一個靠不住的政治盟友,有什麼值得珍惜的?
擺平了喬氏之後,孫策便全身披掛上到了堡牆之上。
儘管醫匠再三叮囑孫策,不可動刀兵,可袁否的長矛都已經戳到他孫策的腚眼上了,他孫策若是再不動刀兵,豈非只能引頸受戮?
喬家塢堡並不大,方圓幾百步的樣子。
四面堡牆,孫策每面堡牆擺了一百人,剩下一百人則居中策應。
孫策全裝貫帶,手按著刀杯走上南牆,守在南牆上的那一百名江東軍的目光便紛紛聚集到了孫策身上。
孫策凜凜一笑,迎著上百將士的目光大聲說:“袁否小兒從我江東大軍的圍追堵截下僥倖撿回了一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