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排水問題 (第3/4頁)
覆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像福壽溝那樣在基地建上百個水塘不太現實,畢竟我們的基地和古城情況差異很大。但我們可以參考故宮內金水河和龍頭排水的設計。
你們看,金水河可以和城外護城河打通,這時我們透過建設控水閥來調節水量,這種設計很靈活。下暴雨時,我們能快速排水,不讓積水影響基地;平常天氣下,可以讓水池維持一定水位,還能保證景觀效果。
至於龍頭排水,就是參照故宮的排水獸設計,大家應該或多或少知道故宮排水獸的樣子吧,透過排水獸內部的大空間,讓欄板底部雨水快速匯入進水口並排出,如果真能實現,到時候說不定還能形成‘千龍吐水’的奇觀呢,既有實際排水功能又有觀賞價值。”季懷聲急忙提出建議,他眼裡也閃爍著對基地建設的熱情。
“果然,在極端條件下,現代科技不一定可靠,老祖宗的智慧卻永遠閃耀。”聽完,季子然不禁感慨道。她覺得現代科技雖發達,但面對這些古老又成功的排水設計時,確實應向古人學習智慧。
“說到現代科技,我們其實也可以準備些抽水泵。現代科技畢竟有它的優勢,必要時還是能派上用場的。而且要是按照然然所說建地下堡壘的話,我們排水溝渠下方最好採用鐵水 - 混凝土 - 鐵水三層澆築結構,這麼做的目的是有效防止水流滲入地下堡壘。
另外,我們要考慮到未來可能遭遇的洪水、暴雪等極端情況,地下堡壘可能會成為我們的避風港、避難所,所以我建議地下堡壘四面也用三層澆築法建成密閉空間,只在上方保留通風口,這個通風口也採用類似水窗那樣巧妙的設計。
然後在地下堡壘內部安裝製氧和新風系統,這樣就算大家長時間待在裡面也不用擔心空氣質量等問題。”林瀾適時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他邊說邊比劃,彷彿腦海裡已經有了這個地下堡壘清晰的構造藍圖。
“好,那我們就先按這個規劃來計劃,子期你學建築材料學的,回學校後記得和趙教授商討下哪種建築材料防水抗壓能力最強,到時候咱們就按這個來進行澆築。
至於排水系統,我們暫時按排水溝 + 內河 + 護城河 + 水窗 + 地勢差的方式來,這是綜合大家建議得出的,我覺得比較可行。不過呢,等選址問題解決後,我們再請專業人士來幫忙測繪。畢竟專業的測量和規劃對我們基地建設也非常重要。”
季子然很有決策者的氣場,她條理清晰地拍板決定。“順帶跟大家說一聲,咱們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我的最高預算是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