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月出 (第6/11頁)
大裳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師傅在家裡過了個年,好吃好喝地招待著。老二媳婦見師傅衣衫單薄破舊,也給換了身周正的。如此,也不算太過虧欠!”
聽這麼一說,丁周氏愧疚之情略微減輕了,可她立刻想起念娣來。“若說虧欠,咱家定是欠了對面的!手傷這些日子,念娣日日起早貪黑,幾乎成了咱家的。雖說老二媳婦教孩子學琴,但總不能這麼一直白使喚!若再扯塊布做身衣裳,定是還不了這份人情!不能黑不提白不提地就這麼過去,又不好談工錢,當真難為死人了!”
說完丁周氏去找章禹蓮商量。她私下裡和二媳婦閒聊,若再有個孫兒,說什麼也要把念娣娶進丁家。
鍾師傅走後,一連幾天,小國毓都悶悶不樂。他不再擺弄那些奇巧玩意,也不再出去和臺東鎮的孩子們瘋耍。丁國毓經常坐在書房看書、發呆,似乎在想著什麼心事。念娣晚上練琴,他的房裡也傳來練琴的聲音。
丁永一見孫兒有所思悟,有所轉變,心中甚為欣慰。
念娣也覺得自己這三個月,有了巨大的變化。她甚至認為,自己完全被改變了,這種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她的世界,不再侷限於苟記餡餅粥和丁家,甚至不再侷限於臺東鎮和大鮑島。
小國毓為了製作那些奇巧玩意,晚上跟著師傅學,白天四處求教,不斷完善自己設計的圖紙。自從那次帶念娣去了禮賢書院之後,小國毓似乎更願意帶上念娣出門。
念娣跟著小國毓,去了青島水師工務局開辦的徒工學校,在鉗、焊、電、鍛等不同編班,聽不同工種技術課。他還常去山東鐵路公司在青島設立的鐵路學校,旁聽那裡的教師講授機械製造和工程學。招娣最不願意去學校。她只要在教室坐上一會兒,就會哈欠不斷。念娣雖然聽不懂,但她總能安安靜靜地陪在小國毓的身邊,小心地收好不斷記下的那些混雜著中、英、德語的碎紙筆記。
念娣最喜歡去的地方是聖言會會館,它離臺東鎮不遠,位於歐人區與大鮑島華人區之間。會館由總督府建設局建築師彼得·貝爾納茨設計,他是一個天主教徒。裡面設有傳教士住宅、辦公室、小禮拜堂、印刷廠和男童學校。聽那裡的一位法國修女說,還要創辦一所女校,專收華人女孤。主要培養手工技藝和實用本領,正在籌備教授科目。念娣向修女們展示了中國女紅手藝,縫補、鉤織、編織、編結等技巧,結果是令人欣喜的。以後每一次再去,念娣都要帶去製鞋、織布等更加精細的手工藝。為了滿足那裡女外教和兩名中國女助手不斷提高的期待,她不得不向奶奶和二孃更多地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