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宣政殿位於外朝之南, 殿宇臺基高闊,良木為造,疇屬僅次於正衙含元殿。
此殿飛簷斗拱高翹處, 戧脊之上列九獸睥睨。
騎鳳仙人含笑騁目,望皇城千百年流雲來往。
兩殿中隔宣政門,平明旦日時分,文武百官身具朝服, 肅儀自此門中入朝覲議。
今日廿一, 非朔望之日, 乃是聽政之常朝。
卻是眾僚屬時隔數日, 同裴時行的首次相見。
眾人皆知裴御史前幾日無端觸怒陛下, 被扣了章服魚袋,斥職居家。
而後更由大理寺親自上門糾察。
或許是事涉貪墨。
但觀他今日入朝, 朱服打眼, 面色冷淡故舊。
好似已全然自這場風波里全身而退, 仍是從前高不可攀的清傲郎君。
崔恪授職於大理寺, 他與裴時行是同年, 對方受查期間不便過問。
此刻二人皆處百官隊伍裡, 他立在裴時行斜後兩排, 望去一眼。
見裴時行貌若無事,默然垂下眼簾。
裴御史重歸, 眾人在眼神心頭驚訝暗歎便過。
總不至於視作一樁大事。
卻不料今日朝堂註定要掀波瀾, 連窗牖外的漫卷西風都好似在為之作注。
“臣裴時行,參通議大夫周頤濫用職權。
“將家中子賄入北所為一;
“前年出為涇州令時私自賣官鬻爵,貪墨官銀為二。
“溺子如虎, 縱子害人為三。周旭雖已身死,但種種罪狀皆在證, 懇請陛下過目。”
朝議方才開始,裴時行便執笏跨出行列一步,在這靜水一般無聲凝結的朝堂遽然拋入沸石。
沉肅的百官隊伍裡漸起窸窣之聲。
烏衣燕服的官員喈喈低語,交頭接耳,又微微側頭覷向裴時行,以目示意。
好似烏臺廊簷下的雀鳥,正試圖窺伺官場私密。
身蒙貪墨之嫌的人不是裴時行麼,怎的竟是他站出來詰責旁人?
這受劾之人還是上京城中溫潤敦厚的好脾氣,從不與人臉紅的的周大人。
是那位曾被治下百姓諢稱為“廉相公”的周頤。
周頤年邁身衰,自去年領通議大夫的散官銜名便不常入朝。
今日也並不在列。
大部分官員垂眼合袖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