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家都很煩,只有武從文喜事連連 (第1/3頁)
笑再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名府。
大宋河北東路制置使宇文虛中,在府衙裡坐立不安。
前一段時間遼國境內鬧馬賊他是知道的,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鬧得那麼大!
根據探子回報,儘管沒有一座遼國城池被破,可大半個南京道的鄉下全都被打爛了!
這本來是件好事,可如今竟然有數萬人南下入境,這就讓他頭疼了。
自澶淵之盟後的兩百年裡,只有遼國軍隊南下打草谷,哪有大股遼國百姓投奔大宋的事情發生?
宇文虛中覺得自己身子骨弱,接不住這潑天的功勞!
可人家也沒打算和自己商量,飛報的快馬估計剛進汴梁,數萬人的隊伍已經過了河間府。
宇文虛中也不敢管,那可都是不要命的猛人,契丹人都被搞得灰頭土臉,自己派兵堵著路不讓過?
是嫌命太長了嗎!
他都懷疑自己真敢那麼做,這個大名府能不能守得住......
身在汴梁的童貫也很煩。
他煩的是那數萬遼國逃民,為何不從西邊入境?
自己還兼著河北西路制置使的職務,宇文虛中接不住的功勞,自己能接得住啊!
不過童貫心裡還是很高興,北伐還沒開打就有數萬遼國百姓來投,這絕對是“旗未開便得勝”的好兆頭啊!
和童貫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宋徽宗趙佶,他是朝中北伐派的總後臺。
原因很簡單,契丹人已經被女真人打得奄奄一息了,北伐根本就是去摘果子!
宋金兩國海上之盟約定,南北夾擊滅了遼國之後,燕雲十六州就是大宋的。
丟失數百年的漢家故地能在自己手上奪回,這功績,去封個禪一點兒也不過分吧!
收到宇文虛中急報的次日,童貫在早朝上奏請徽宗,不僅允許遼國逃民入境,還要責令地方官員妥善安置。
這本就是君臣二人提前商量好的,趙佶當即准奏。
朝堂上的主和派也很罕見的沒唱反調,如今宋金盟約已成,北伐更是已經箭在弦上,這種情況下再去反對這種天大的“祥瑞”,是腦子裡有水嗎?!
主站、主和、皇帝三方一致,剩下的中間派還能幹啥?
跪下高呼“天佑大宋、官家聖明”吧!
......
北宋這個朝代吧,整個官僚系統就是為了內部穩定而設計的,所以官員打仗不行,處理地方事務還算有兩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