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銅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汪鈞腦子裡靈光一閃,這突發奇想使他聯想到了一種神奇的著名土壤——亞馬遜黑土!
這是一種人造的肥沃黑色土壤,在亞馬遜盆地發現,有數千年以上的歷史。
它的主要成份就是木炭,另外也包含了一些骨頭跟有機肥。
這種黑土在哥倫布登陸之前就存在,據說它們大約是在西元前450年至西元950年間被創造出來的。
這種黑土有個神奇的特性,那就是再生,它能夠被閒置幾年後自動恢復肥沃。
根據這種黑土,人們後來研究出了生物碳又稱為農業碳。
這是一種使用於農業用途的木炭,它是熱裂解生物質能原料之後的產物,主要的成份是碳分子。
跟一般木炭不同,它不被當成燃料使用,而是被用來改良土壤,幫助植物生長,它還可以捕捉與清除大氣中的碳,將它轉化成非常穩定的形式,並儲存在土壤中達數千年之久。
使用這種生物碳據說可以增加20%的農業生產力,同時能淨化水質,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
好的想法是動手實踐的最佳理由,這也是汪鈞的做人原則。
他當然不會傻傻的去透過什麼燃燒生物質能原料來製造生物碳,對於他來說,那種方法就像是傻大黑粗的穴居人工藝。
他用“火種”輕而易舉的就能達到奈米級以上的工控水準,生物碳?
不!這概念太土了,他要搞的是奈米級的複合農業碳。
他首先將如粉塵大小的碳奈米管列印成有缺口的“c”型,以使碳奈米管的吸附和釋放功能更加順暢。
然後他以中國農科院的水稻超級肥配方為參考按圖索翼的新增各種化肥,再新增一定比例的有機肥。
最後是新增普通土壤,再加百分之十的水分,並使之充分混合,此配方中碳奈米管佔總量的二分之一。
汪鈞依舊將這種碳奈米管複合土命名為“亞馬遜黑土”。
在試驗田裡,汪鈞將亞馬遜黑土鋪了有三尺厚,然後撒上了竹米稻開始試種。
時間不等人,土壤改良迅速進入實驗擴大化階段,汪鈞專門在麥塊內建了一條“c”型碳奈米管生產線。
高臺上一字排開的十臺專用印表機日夜不停的噴吐著黑色的粉塵,再經過密封的吸塵管道進行收集和封裝。
然後被送到攪拌機內按比例和其他肥料、土壤、水混合,再用翻斗車一車車的運往田間地頭。
等到七月底晚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