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任怨抹了抹眼淚,依舊唏噓不已,也不理會李家兄弟對他的調侃。
武士彠、柳下揮等人的彈劾終究還是發揮了作用,武大都督要過完年才起程前往荊州上任,結果他還沒走呢,一紙調令傳到利州,刺史任怨先被調走了。
要說起來,任太守也算是平調,這是他在京中吏部任職的大舅哥使了吃奶的勁兒,才給他保下的結果。只不過這遷調的地方,荒涼了點兒。
任刺史被貶為慶州刺史了。慶州在哪兒呢,距蕭關很近,西涼地界,很是荒涼。而且,他在利州,上邊有一個大都督管著,到了夏州呢?同樣有一位大都督坐在他的頭頂上。
而且慶州與利州不同,慶州有蕭關吶!東函谷,南崤武,西散關,北蕭關,是為關中四大要隘。四關之一的北蕭關,就在慶州境內,秦長城與蕭關故道交匯之處,是關中的北大門。
所以自戰國、秦漢以來,蕭關故道一直是關中與北方的軍事、經濟、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襟帶四方。實為銀夏之門戶,彬寧之鎖鑰。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乃兵家必爭之地。
這種地方的武將,話語權比武大都督還要大,他這個刺史到了那兒,就跟在利州混日子的閒散管兒柳下揮柳下司馬一樣,只是個擺設。
說到這裡,倒是得提一提柳下司馬,這位仁兄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已經原地提拔,就任刺史一職,取任怨而代之了。
在任怨那位大舅哥看來,只要級別不掉,換個荒涼地方也無所謂。過個三年兩載,再想辦法把妹夫調回中原也就是了。但在任怨看來,他寧願貶上兩級,到富庶之地為官,也不願意去慶州熬資歷。
任怨要去慶州,而武都督要去荊州。李氏兄弟家在隴西,本就不能陪同武士彠去中原,便要告辭返鄉。任怨聞訊,便厚顏登門,向武士彠請求,能否讓這兩位壯士護送他前往慶州,反正順道嘛。
任怨告訴武士彠的理由是西北不靖,而且他從未去過,人地兩生。想請這兩位俠少護送,以策安全。武士彠心知肚明,他這是在借勢。一借自己的勢,二借隴西李家的勢。
隴西李家在西北傳承數百年,樹大根深,那兒的武將文臣與李家或多或少都有關係,如果有李家的兩位公子親自護送前往就任的官員,那麼當地的文武官員們看了會怎麼想?必然以為此人與隴西李家有極親密的關係。
而這兩位又是受武士彠所託親身護送,武士彠與太上皇和當今皇上關係都極為密切,各地數得上名號的武將跟他多少也都有些交情,這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