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子眾門客一上臺,李廂眉頭一皺,忙也縱身一躍,跳上臺去。他在座位上就坐時,已然脫了靴,此時只著一雙布襪,雙腳往臺上穩穩一落,無聲無息。
衝在最前面的兩個打手到了,李魚把那花容失色的波斯小美人兒往身後一拉,一個野馬分鬃,就向兩個打手迎去。
“啪!”
小臂相接,雙方上身都是一震,只一接觸就都感覺到對方肌若精鋼,力道十足。純以蠻力,難佔上風,立即各自換招。
李魚所習,雖是民間雜學技擊,卻也是極為實用的武學。經過一路逃亡,輾轉隴西,在生與死之間打磨錘鍊中愈發的融會貫通起來,諸般風格迥異的雜學融匯,令他的技擊風格變得極其詭異莫測。
其實所謂的技擊本就是散手,套路只是自己練習乃至他人陪練時用處,真要實戰必須將之拆零,依據對手攻擊防守的動作分散使用或重新組合,以散手方式對戰,所以李魚等於是越過了套路這一環節,直接從街頭王八拳向散手進化了。
這時兩個打手換招,李魚也即時換招,但他卻是不退反進,雙臂化堅為柔,蛇一般纏向兩個打手手臂,使了個巧勁兒撥開他們的手臂,令他們中堂大開。雖然這只是一剎那的空隙,對方便迅速收招抵擋過來,但……已經足夠了。
李魚雙手似鶴喙,往二人咽喉處一點,這是極脆弱處,常人一擊也難承受,何況李魚是個練家子,二人登時喉頭一痛,呼吸窒住,踉蹌退了幾步,失去了戰鬥能力,眼淚鼻涕都流了下來。
緊接著李魚再進一步,一個攬雀尾的動作,盪開下一個太子門客的黑虎掏心,一掌削在了他的頸大動脈上,砍得他眼前一黑,緊接著就被李魚一膝撞中下陰,登時陀螺一般矮了身形轉了出去。
攬雀尾是太極拳中的一個有名招式,但類似的技法動作畢竟不是那時候才出現的。這是戰場實戰中漸漸演化出來的一個攻防一體的技擊動作,其源出於刀盾兵。
刀盾兵一手舉盾,一手揮刀,盾一迎一引,卸開對方兵器,刀則順勢補上,轉守為攻,便是這一招的精髓所在。
李魚這廂一動手,劉雲濤馬上虎吼一聲,撲上臺去。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會兩手,不過劉老大是走船的人,並不精於技擊,只似模似樣地打出兩拳,就因來犯之敵太眾,七手八腳之下,改以王八拳應對。
康班主和華林站了起來,卻是有些失措。因為這兩人完全不會武,也未與人交過手,有心上前幫忙,卻又不知道該如何交手。所以遲鈍了一刻。